刘所长还介绍,玫瑰镇90%以上的玫瑰花蕾都是用来烤干销售到南方做成玫瑰花茶的,加工途径单一也使得价格容易受到下游客商的控制,丢失定价权的花农们只能随行就市。
“以前烘干花蕾的加工户少,跟南方客商谈的时候能占主导地位。而现在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加工户变多,逐渐变成了买方市场。”刘波说。
刘波还提到,由于去年收购价格高,而销售价格低,不少加工户都赔钱了,现在还不敢大量收购。“再加上还有一部分烘干炉没有开,价格后期有可能上扬。”
价格暴跌 为何不预警?
在玫瑰镇政府采访的时候,工作人员不断提起,玫瑰花蕾的收购价其实是有周期的。在2003年非典的时候,最低到过几毛钱一斤。从2008年开始,收购价进入上涨期,在去年达到了最高峰。
“出现这种情况之后,我们跟村干部开会的时候就提醒他们,不能盲目发展,要注意其中的风险。”刘波说,他们也有意识地进行了控制。至于为什么不发布农业预警,玫瑰镇另外一位负责人说,农户有从众心理,看到价格高,都愿意种,不可能直接干预农户的选择,只能通过村干部做些工作。
为何不能 发展订单模式?
玫瑰花蕾收购价出现波动,为什么不能发展订单式种植模式避免这种风险呢?“农户可以和烘干企业签订单,但是南方客商不跟烘干企业签订单,风险就都压在烘干企业上了。”相关负责人说,这就造成了订单式模式难以发展。
针对目前出现的暴跌情况,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我们在扶持烘干加工大户,曾给过扶持资金。”刘波还说,在招商引资方面,他们一直想引进深加工企业,拉长玫瑰花产业链,但目前还没有大的进展。
推荐阅读:
兰州:刺玫种子不发芽 花农状告种子公司获赔
福建:4000平米厦门西堤花卉市场开拆
老汉辛苦种树14年 4000棵树大白天被盗
武汉:流动花店麻烦不断 月收入上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