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延寿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来源:哈尔滨日报 2014/4/29 15:32:14
三条红线:积攒发展厚家底
延寿县素有“五山四分田、半水半草原”之称,林区发展份额占比较大。针对以往林区森林资源逐年消耗、历史包袱沉重和林业职工贫困加深的县情实际,延寿县设定了三条“红线”:决不砍林子饮鸩止渴,决不拼资源谋蝇头小利,决不牺牲生态换发展虚胖。“三条红线”让靠“采伐”为生的传统发展模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不仅如此,延寿县还提出建设“森林城市”,积极申请融入“长白山生态保护区规划”。一方面大力实施封山育林、替换保林、植树造林三大工程;另一方面,主动与哈农垦总局庆阳农场、省森工总局亚布力林场联动,广泛开展协作同建活动。三年累计少采林木10万亩,人工造林6万亩,超坡耕地退耕还林7万亩,森林覆盖率逐渐接近“长白山生态保护区规划”的下限要求。目前,申请工作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的审核和调查认证。
加快林区发展,关键点和难点是林权制度改革,核心是激活量化林区“资产、资源、资金”要素,这是推动林区由粗放型发展向绿色生态发展转变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延寿县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全县13.9万公顷集体林地全部实现承包到户,林地经营权100%确权登记。
通过改革,2300名林场职工真正成为“大山主人”,造自己的山、管自己的林、保自己的树。通过林权改革,集体林权产权明晰,目前已经可以享受小额贷款抵押、规模化流转等政策红利,盘活了林区存量资产,缓解了林业发展资金短板。
推“寿”文化:做足发展新品牌
今年,一座占地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开放式湿地公园出现在延寿县城的中部。公园周边,分别是县人民医院和现代化中小学。
与这些民生项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延寿县委、县政府目前仍在一栋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面积狭小、设施陈旧、已属危旧楼房的建筑内办公。
“湿地公园这块地,有开发商要花大价钱搞房地产开发,但县里还是坚持要建公园,为城市添一个‘绿肺’。”封殿辉说,“我们的态度十分坚决,要最大限度压缩政府楼堂馆所新、改、扩建设资金,省下钱来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延寿,取境内蚂蜒河、长寿山中二字谐音,寓延年益寿之意。在舌尖安全、呼吸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延寿县敏锐地捕捉到这种发展契机,开始全方位做足“延寿”品牌。
在长寿山辟建国家森林公园,在湿地公园设置“万寿连延瓶”,为延寿大米、延寿大豆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积极申建中华长寿之乡……独具匠心的“寿文化”元素,让延寿的养生旅游成为一张“金字招牌”,构筑起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坚持绿色生态发展战略,“延寿路径”成功实现了传统资源向生态资源的华丽转身,不但成功解决了本地区粗放式发展带来的突出问题,更为未来长远发展储备了巨大能量。2013年,延寿县全年实施重点项目218个,完成投资35.8亿元,谋划项目进入省、市级项目库72个,名列哈市十县(市)第一。
在实行招商引资中,延寿县没有任何形式的土地出让减免和税收优惠,但产业项目依然源源不断,形成了哈尔滨腹地产业投资的价值洼地,战略地位开始显现。
“归根结底,‘延寿路径’是一种可持续、可循环的发展模式。”曾在延寿县“蹲点”调研的市委办公厅副主任马继泽说,事实证明,“四兴”绿色生态发展战略不仅没有迟滞经济发展,反而培育了诸多经济增长点;不仅拱卫了绿水青山,更构建起了呈现自然生态之美的现代城市。
推荐阅读:
江西:乐安林下经济开辟致富新天地
山东:宁津县促苗木产业枝繁叶茂
江西:菖蒲花卉苗木产业规模化经营
云南:高原特色玫瑰种植促山区农民增收
编辑: 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