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景芳:打造“绿色银行”实现致富
来源:北方新报 作者:王景和 2014/7/28 14:22:57
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西干沟乡牛心山村的赵景芳,利用10多年的时间,精心培育了500多亩林地,去年,仅林地一项收入就有五六十万元。为了向大家推广他的家庭育林经,近日,记者专程前往采访。质朴憨厚的赵景芳拿出他种树的账本:“这本种树账中,每一笔账都有一段不平常的故事哩!”见记者看得认真,听得仔细,赵景芳打开了话匣子。
尝试种植杏树
2000年,赵景芳从报纸上看到河北省围场县大力推广种植杏树,让当地农民的腰包都鼓了,心想,围场县距我们这儿才100多公里,他们那里种植杏树能成功,我们这儿肯定也能行!但是,他的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和质疑,赵景芳始终没有打消自己种植杏树的想法。他先到农村信用社贷款,信用社回复,他家还有近5000元贷款没还上,只要他还上这笔贷款,就立即再贷给他一笔资金。这下可愁坏了赵景芳,为了筹集资金,他找遍了亲戚、朋友及同学,最后筹集到1万多元现金。他从家里的耕田中选出十几亩土质上等的耕田,开始种树。赵景芳种植杏树并非一帆风顺。当杏树都成活的时候,接连不断的麻烦事儿也出现了。一天,他发现邻居家的几头牛进了他家地里,几头牛连啃带踩,几十株杏树就被糟蹋了。望着一片狼藉,他才意识到林地管理的重要性。面对家里的反对声,不气馁的赵景芳又筹集了一些资金,在林地旁搭起一间简易房,并用网围栏将地全部围起来。春去秋来,当杏树上挂满了喜人的果实时,借给他钱的人来要债了。当时,杏核还没有找到合适的销路,他只好找到村干部,了解他的情况后,几位村干部给他凑了1万多元现金,帮他解了燃眉之急。秋后,赵景芳在村干部们的帮助下,很快为杏核找到了销路,而且还卖了一个好价钱,不但还清了村干部们借给他的钱,还还清了家里以前在信用社的那笔贷款。
种下500多亩林地
2002年,从种植杏树中尝到甜头的赵景芳,又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打算把村里500多亩集体耕地承包过来,种植杨树、柳树和樟子松。老母亲知道后,第一个举双手支持他的想法,并动员大儿子和女儿将各家的钱拿出来。看着桌子上几叠厚厚的钞票,望着全家人向他投来的殷切目光,他的眼圈湿润了:“这些钱我不会白用,等林地见效益了,我一定加倍偿还……”经过十几年不懈的努力,赵景芳经营的这500多亩林地终于见效益了。如今,他种植的杨树和柳树已经大部分成材。每当村民们走过这片郁郁葱葱的林地时,都称赞赵景芳是一个有头脑的大能人。一种成功感,又让他萌发了一个更大的想法,他想抓住土地整合有利契机,再从一些村民的手中承包一些土地过来,以扩大自己林地种植面积。他说,目前虽然实现了自己家庭植树的梦想,但这只是刚刚迈开第一步,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他不但要扩大自己家庭林地面积,还要利用自己这些年摸索出的植树造林好经验好做法,去帮助村里那些想植树但又苦于无技术的人们,实现他们各自家庭致富的梦想。他说,只要大家的认识提高了,思想也统一了,人人都能自觉地行动起来,用不了几年,一定会让昔日黄沙漫天的牛心山村披上绿装。
萌生新打算
交谈中,赵景芳又给记者讲起了他家发展循环经济的事儿。他说,这些年,每到秋天是他家最忙的季节,他组织全家人,把林地里的树叶集中到一起。他说,将树叶堆积起来进行发酵,是一种上等的肥料。此外,他家林地里每年产出大量的青草,足够家里几头牛过冬的饲草了。再将牛粪积攒起来,他家每年利用树叶和牛粪积攒起来的农家肥,就够大田地里的肥料了。仅此一项,家里每年会节省下上万元的买化肥资金。下一步,他打算利用林地里昆虫多,林地旁还有一条小溪等自然优势,开办一个家庭养鸡场。这样一来,即减少了树木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又解决了鸡的饲料问题,这种以种养相结合循环发展的形式,定会为家庭经济开辟出更好的致富门路。
推荐阅读:
边久:种出“绿色”致富路
卫汉山:将污染村变成了花卉名村
浙江:余姚四明山里的花木守护者
福建:长汀县生态建设的“守望者”
编辑: 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