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罗菊春:造林须法治与科学

来源:法治周末  作者:尹丽  2014/8/6 13:52:45

一个严重的现象是,现在由于修路、开矿、建工厂或高尔夫球场等因素,许多林地变成了非林地,根本没办法造林了。

尤其在国家有禁令的情况下,高尔夫球场屡禁不止。前年,我去广东佛山某地做森林资源规划。当地竟然提出来,希望在山上建高尔夫球场。我说,那可不行,我作为规划者,根本没法干。

此外,一些地区在解决占用林地问题时,林业部门往往难有作为。虽然国家有规定,占用林地要严格管理,按理说要林业局批准。但是如果具体到某个省,如果是省政府批准可以占用,林业局的处境就很为难,能不签字吗?如果拒绝签字,以后怎样在这个省开展工作?我了解到,在不少地方,许多林业部门的领导简直是无奈,只能签字同意。

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应该由更高一级的部门监管。

法治周末:你发现的这些问题是否也说明,我国还需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引导更好地造林?

罗菊春:目前,在造林方面,我们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因此缺乏相应的保障。

虽然我国有森林法,但是,却没有针对人工造林的管理法、管理制度。在造林界有一句话:三分造、七分管。现在,很多地方只管三分,不管七分。往往是绿化公司拿了钱栽树,栽完了就拜拜了。造林如今也是“大包分小包”,即便规定了种什么样的树种,最终因为买不全或者买的苗不够好,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种上了。

由此可见,法规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谁来管?怎么管?

我建议,应该像建筑工程那样,引入监理验收制度。而且监理方应该是第三方专家,避免林业部门验收。

之所以说要避免林业部门验收,主要是防止个别人拿了回扣就不敢说话。

即便是专家验收,也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设计,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比如,专家不能是固定的,可以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但必须保证都是能为国家的事业考虑、有良心的、有业务水平的专家。而且,专家要随机决定验收地点—拿张设计图来,我点哪个地方就看哪里。否则,很有可能只看到“面子工程”段,看不到问题。所以,一定不要由利益相关的人来验收,(专家)也不能让当地领导带着作“参观式”的考察。

此外,验收指标也有必要调整。现在往往是看成活率,我认为,要看生长率—不要看活不活,要看活得怎么样。

在实际中,有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第一,造林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好的规划应该考虑立地条件,根据不同土壤情况栽种不同的树种。造林面积也不能想当然而定。开矿、修路、搞建筑工程都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对环境肯定有破坏作用,但最需要的是做好规划设计,要生态优先,在工程结束后及时做好生态与环境的修复工作。

第二,即使有造林规划,规划也不科学、不合理,没有征询专家意见。没有通过负责人的专家论证,等于这个规划就是走过场。规划面积、栽什么树等都要经过实地调查,对一些地方而言,这个活没有几年时间根本干不完,绝不可能短时间就出规划。

第三,制定规划的主体缺乏专家。这导致一些地方的规划脱离实际、蛮干。一些地方的造林数据,我看了都害怕。比如,有一个县说要一年造一百多万亩林。我看了他们是怎么造的,(林木)死得够惨的。还有一些地方,当年造林能搞到什么苗就栽什么树,更谈不上适地适树、树种混交、乔木和灌木相结合。

法治周末:每年植树节,包括在许多城市绿化的过程中,“多多益善”的造林成为不少地方的共识。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罗菊春:根据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今年2月发布的数据,我国人工林面积目前仍然居于世界第一位,达到6900多万公顷。这是举国之力干了六十几年的成果。

今年2月,国家林业局公布了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成果。清查显示,中国森林覆盖率为21.63%。很多人可能希望,这个数字还能不断往上增长。但是,经过专家们的论证,因为种种因素的限制,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几乎不可能超过26%。影响森林覆盖率的因素包括:一些地区比如沙漠,不可能长出森林;要保证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能动等。

在一些草原地区,有人说要“退耕还林”,这不科学,应该是“退耕还草”。

法治周末:如今有一些地方,把石头山炸了造林,你对此有何看法?

罗菊春:对一些地方而言,就算种活了,十多年也就玩完了。这是费力不讨好,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本,还未必能有成效。所以,一定要科学造林,不能蛮干。 

推荐阅读:

江西:崇义县林权改革为林农“添金”

辽宁:老人将社区废弃花坛鼓捣成葫芦休闲园

山西:南滩村留守妇女苗圃就业成“苗娘”

胡良煌:回乡发展花卉种植产业

编辑: 珊瑚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