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营之道 >> 正文

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致富重要渠道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2014/9/29 11:55:36

汶川绵虒镇,偌大的大禹农庄里,冷水鱼场、生态猪场、甜樱桃基地、高山绿色蔬菜基地、拓展训练基地、乡村酒店应有尽有,这里上上下下一直秉承着一种执着的信念:让人们对食物的信赖回到五十年以前。躲进宁静,孙志国感受羌族文化,体验农耕乐趣,顺便大快朵颐,很是满足。

这个震后汶川最大的农业综合集群项目,如今每年接待像孙志国这样的游客近十万人次。

以大禹农庄为代表的休闲农庄经济正成为四川省休闲农业的“新贵”。它们集生产、加工、观光、体验、运动、住宿、餐饮、购物等功能于一体,规模更大,效益更高,对农耕文化挖掘更深。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它不是农家乐简单升级版,而是一种新休闲业态,也是一种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农庄经济正成为四川省休闲农业发展加速器。今年,汶川启动打造十大生态旅游农庄,今年上半年旅游收入已完成全年目标。

对于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四川省去年即明确,今后重点扶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把家庭农场发展成为休闲农庄,同时引进工商资本,充分发挥休闲农企龙头作用,在全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休闲农庄。”

如何及早规范、高起点打造这一具有领袖效应的生力军?今年,四川省决定开展创建省级示范休闲农庄工作,首批遴选50家,门槛可见一斑。特色产业基地达到100亩以上,标准化、良种化、景区化、生态化水平高,带动周边农民发展餐饮、住宿、特色农产品生产及销售效果显著,农业体验活动、农村民俗活动、农业节庆活动等休闲项目不少于3项,具备较高的接待能力……

农庄经济将资金、科技、人才、管理等要素集聚到农庄,通过拓展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互动,发挥出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四川省以星级农家乐为基础,以休闲农庄为主体,以农业旅游公司为引领的新型休闲农业经营体系正初步形成。

农家乐也追“星”

——从“一鸡三吃+麻将”到休闲体验

农家乐,这个1987年最早诞生于四川的名字,一度成为全国典范,如今却亟待注入新内涵。

1个月前,成都某个拥有“国字号”乡村游头衔的地区,专门针对农家乐现状展开调查,结果并不乐观——在350余个农家乐中,星级农家乐不到10家,超过一半没有获得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基本在50岁左右。

“规模小、分布散、经营单一、层次不高、发展无序。”调查负责人表示,根本无法满足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

据估计,目前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业主达3万家,农家乐占相当比例。而这一结果正是全省农家乐现状的缩影。

四川省从农家乐定星评级入手,先后制定六大标准,为保障农家乐的安全经营,还将其纳入旅馆类进行管理。截至2013年底,已有1200家农家乐戴上了“星星”,带动了全省农家乐整体规范提升。今年5月,作为农家乐鼻祖,郫县农科村“徐家大院”获评五星级。在经营者徐纪元看来,比评星更有价值的,是他通过到台湾等地培训学习,转变观念,将传统农家乐成功转型为高标准乡村酒店。

提档升级成为今后四川省农家乐经营者们不得不面对的考题。传统农家乐不能再固守“一鸡三吃+麻将”的浅层次阶段,要打造升级版现代农家乐,体验与文化亟待融入,要在吃住行基础上挖掘游购娱潜力,从物质享受到精神休闲。

改变须自主,升级靠市场。今年1月23日,四川省休闲农业协会正式宣告成立,目前500余家会员已抱团谋变,直接为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服务。

“对接供需市场,统一打造品牌,自建电商平台,提供管理咨询。同时,建立互助基金提供投融资服务。”省休闲农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程琳表示,在政府指导下,通过协会和公司,最终以市场化手段强力高效推动四川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升级换代。

推荐阅读:

河北:丰宁全力打造京津生态绿化苗圃

北京:四海镇发展花卉产业 从土里掘金

山西:双季槐成了生态致富“双效”树种

江西:龙南县发展珍贵树种绿化大苗产业

编辑: 珊瑚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