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员交待了,现在还不能让油茶结果,再过两年油茶林郁闭之后才算成功。”时值初冬,岑溪市大隆镇石脚村农民林汉生来到自家油茶林,清除地上的杂草和枝头的花蕾。林地里,多数油茶树冠幅已达1米,枝头洁白的小花,在冬日的暖阳里摇曳。
梧州位于丘陵地带,林改后,农民拥有较多优良林地,且该市林产工业发达,很多公司已着手建设基地原料林,与农民合作造林效果良好。依靠这些优势,林权改革后,梧州农民“抱团掘金”,以合作社的形式造林致富。目前,全市已成立了51个林业合作社,造林45万亩。
石角村三种油茶林
石脚村位于葵山山脚,四周群山环绕,村庄绿意悠然。葵山上,2013年春季种植的2000亩油茶林长势良好,树已近半人高,枝头布满花蕾。
梧州市林业局工作人员李梦华告诉记者,这是石脚村村民第三次在葵山种植油茶了。第一次是在解放前,第二次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前两次都失败了,不是油茶树被疯长的野草淹没,就是挂果少。2013年,岑溪绿银软枝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后,石脚村第三次种起了油茶。
林汉生对种植油茶信心十足。他分析,前两次失败主要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和高效的栽培技术,这次有合作社的帮助,解决了投资和技术问题。“公司出钱出技术,农民出地出力。”他说,关键是茶树管理,只有管理到位,才有可能获得丰收。
林汉生家有油茶林60亩,每亩种植90株,在山坡上呈带状分布。由于两个儿子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他和老伴。除了忙活几分稻田外,所有的精力都扑在油茶林上。“野草长得快,没多久就又窜起来了,一年要除3次草。”
石脚村地处亚热带,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当地农民曾尝试在山丘上种植各种经济林。但由于缺少资金和技术,收成很低,农民的积极性受到影响。长期以来,除村庄后的几座山头还有油茶林外,其余山头长满了茂密的灌木和荒草。
2013年,从石脚村走出来的周英连回到故乡,牵头成立了岑溪绿银软枝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开始油茶种植。
按合作社章程,绿银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油茶种苗和种植3年所需的肥料,指导成员进行软枝油茶种植及抚育,开展相关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社员以林地入社,自行种植、抚育管理和采收;公司再以略高于当地市场价格回购社员的油茶。
“形式比较松散,就是我们出资给农民种植,农民为我们提供稳定的原材料。”合作社理事长周英连说。
这样的合作方式,很受当地农民欢迎。从合作社成立至今,先后有周边村镇的81名农户入社,合作社油茶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多亩。
周英连说,绿银合作社已经投入资金500多万元,用于社员购买种苗和化肥,开展土地连片经营,技术管理已成体系。他雄心勃勃地表示,争取每年发展50个农户,5年内把油茶种植面积扩大到3万亩,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岑溪市岑城镇乌侠村绿银合作社总部,只见面积25亩的山坡上,树着一个黑色的遮荫网,网下生长着绿油油的油茶幼苗。一支20人的专业队伍,背着喷雾器正在给苗木施肥。今年5月嫁接的苗木已有20多厘米高,明年春季将出圃良种壮苗40万株。“估计2017年将进入试产期。”周英连说。
周英连透露,合作社正实施“油茶一条龙产业”战略,业务将覆盖油茶种苗到加工各环节。他们正在考察油茶加工项目,准备从香港引进设备和技术,研发新产品。“第一期可能会加工油茶护肤油等高附加值产品。”
陶洞村低效变高产
藤县金鸡镇陶洞村有1万多亩低丘林地,林改前种着松树和茶叶。松树是飞播林,经营粗放,产脂和用材产量均不高。茶叶每亩每年收益也只有200多元。
林权改革后,陶洞村多次召开村民小组会议,谋求改变生产模式,营造高效林,但又苦于欠缺资金和技术。
陶洞村村民吴月玲和丈夫甘伟提出了组建专业合作社的建议。2010年,陶洞村成立了造林专业合作社,采取社员出林地、理事长出资金和技术的合作方式。收成后剔除成本,利润按六四分成,理事长占六成,社员占四成。造林抚育用工优先聘请社员,工价为每天80元。
村民们对这一方案非常认同,把所有林地交给夫妇俩打理。“把林地交给吴月玲夫妇经营,很放心。”陶洞村农民吴成海说。
合作社成立当年,就在一处名为“长冲”的山地按良法标准营造了2800亩高脂马尾松,前三年施肥和除草抚育。通过使用良种良法种植,松林成活率达90%,生长旺盛。
目前,松林的平均树高已达8米,高的甚至达到12米,再过5年可以采脂。每株松树每年可收获松脂5公斤,按正常市场价格每公斤16元计,每亩松林收入将达8800元。
2012年春,合作社又种植了3000亩软枝油茶。两年施肥、除草抚育,现已有一人高。一些油茶树已经挂果,再过四年将进入丰产期,每株将结果30-50公斤,按每公斤3元计,每株收益在90-150元,每亩收入1万元。除去种植施肥抚育和采摘等成本,每亩纯利润达5000元。
尝到甜头的村民喜不自胜。大家提出,希望合作社把村里剩余的5000多亩林地也尽快种上。甘伟说,近几年种植松树和油茶,每亩投入资金超过1500元。如果再造林5000亩,资金压力太大。“不过,我们会尽量想办法。困难再大也得种,不能失信于乡邻。”
吴月玲决定“以林养林”。即在松树下发展林下经济和扩大加工厂,增加收入,缓解造林的资金压力。
2012年,合作社在松树林下种植了1500亩可作染料原料的“黄汁子”。整齐的松树林下,“黄汁子”已有50多厘米高,枝条上挂满了花蕾,很快就可结果。成熟期每株树可收果25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5.6元计,每株可收益140元。
负责桉板加工的甘伟,也在扩大加工基地。他在金鸡镇到藤县的公路边,租用了大约50亩土地,沙石等建筑材料已经备齐,加工设备陆续安装,明年可以对松脂和油茶初步加工。
梧州市林业局局长谢善高说,梧州市主要从资金和技术上对造林合作社给予支持,每亩扶助造林资金300元,并定期派出林业技术干部下乡指导。目前,全市已成立了51个林业合作社,造林45万亩。
同时他也提醒,合作双方在合作前一定要知根知底。因为林业投资期较长,双方对未来的收益判断及收益承诺很重要,利益分配要明确,管护过程中出现的纠纷要谨慎处理。
推荐阅读:
山东林业借“电商”谋新发展
河南:滑县农民种植菊花致富
甘肃:玉门市温室花卉富农家
湖北:竹山县培育乡土树种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