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种花“钱”景好 技术要当家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卞文志 2015/1/13 13:12:06
最近,笔者来到位于山东省临沭县临沭街道前官庄村的非洲菊花卉基地,只见60多位花农正在温棚里忙着除草、施肥,而满园玫瑰、非洲菊等各种鲜花含苞待放,娇艳欲滴,正在等待春节旺季上市。
由于临近沿海地区,临沭县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等自然资源优势,适宜发展花卉产业,过去由于不懂种植花卉的技术,农民只能“望花兴叹”。种花“钱”景虽好,但必须有技术当家。为让农民群众尽快学到种植花卉的知识,近年来临沭县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花卉产业快速发展的实施措施,林业、科技部门加大花卉种植技术的培训,引导农民培育非洲菊、玫瑰等鲜切花。同时,通过流转土地和集约经营,改变了传统的花卉业生产零星分散、效益低的状况。一系列措施的落实,使许多农民掌握了花卉种植技术,并因此而大大受惠,经济收入比过去增加了两倍还多。
临沭街道前官庄村就是临沭县大力发展花卉产业的典型,不少粮农学到种花技术改行种起花卉,有些菜农也放弃了原先的蔬菜大棚,投身于花卉产业。当笔者问起农民改行种植花卉能有多大的经济效益?管理起来有多大难度时,前官庄村清河花卉合作社社长陈勇介绍说,种植花卉“钱”景很好,但必须要有技术当家。像眼前的这片非洲菊,如果技术不过关,对这种花卉不理解,就难以种出门道。非洲菊又叫太阳花、猩猩菊、日头花等,原产地是南非。非洲菊花朵硕大,花色丰富,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尤其以春秋两季最为旺盛。非洲菊整齐度很好,植株在25厘米-30厘米,花径为7厘米-10厘米。花儿一茬一茬地开,花农们就要一茬一茬地采。在技术上采花时也有讲究,要把底下的根都采下来,这样有利于运输到花店后,根可以更好地吸水。去年,陈勇在村里成立了清河花卉种植合作社,专种非洲菊。花卉种植合作社现有社员35户,大棚48个,占地六七公顷。社员所种非洲菊有7个品种,从2013年3月份开始种植到现在,社员都收回了成本。总体来说,社员们觉得非洲菊是世界流行的鲜切花品种,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比较好,种植起来心里比较有底儿。
笔者问起目前的鲜切花行情时,陈勇说2014年花卉价格还可以,六七月是淡季,价格为0.1元一支,2013年贵的时候能达到1.6元一支。一年四季,花农们几乎天天都要早起采花。早上四点多钟采后就通过物流发到周边城市,如果早晨不及时采,到了下午花就容易萎蔫,不新鲜了,这也是种花必须掌握的技术。笔者问农村物流是否及时,影响不影响花农出售鲜花?陈勇介绍说,物流很方便,地点就在他们村。他的合作社形成规模后,他联系了城里的一个收鲜切花的公司,给他流转了2.67公顷土地,让他在这里建了8个大棚。从销售到种植管理许多知识花农都是跟他学的。他的客户在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都有,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内都有。他们一家人来到前官庄村后,一方面自己种植非洲菊,另一方面负责收购合作社社员所种植的非洲菊。有了他的花卉公司,花农们只管种植,不用考虑销售,解决了花农们的后顾之忧。
像清河花卉种植合作社这种以花卉公司为依托,以合作社为平台的外延式合作模式,对于距城市较远的花卉种植基地来说,很值得借鉴。因为通过与城里的鲜花经营大户或公司合作,既为他们提供了发展花卉产业的舞台,又及时利用了他们的信息资源。在促进花卉流通上能够双方受益。同时,他们还能为花农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品牌销售等,有效解决了种植户在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遇到的难题。这种方式,既推动了农村花卉产业规模化发展,也带动了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的积极性,利于农民增收。
推荐阅读:
甘肃:宁县大力发展苗木产业
湖南:资兴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
河北:平泉县“科技兴农”发展花卉产业
江西:樟树市三大生态产业助农增收
编辑: 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