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鸿夫妇:打造“中国花木之乡”美丽窗口
来源:闽西日报 作者:石飘芳 林蔚学 陈晓霞 2015/1/16 13:03:57
13日,记者慕名来到漳平市花卉交易博览中心,只见大棚内蝴蝶兰、杜鹃、仙人球等各种名优花木绚烂多彩。中心主人陈水鸿、陈秀莲夫妇引领我们在观赏体验区和交易区之间穿梭,倾听他们讲述创业故事。
“我们的花卉产品多次参加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全国杜鹃花年会、省花王赛等,屡次受嘉奖,去年11月在漳州参加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时摘得花王1个、金奖1个。”陈水鸿告诉记者,他是在漳平城区种花第一人,目前共建有6个生产基地,面积380亩,创办的企业荣获“2014年福建省十佳花木种植企业”。
1983年6月,陈水鸿夫妇抓住花卉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的机遇,开始闯荡“花海”。那年,他在漳平官田种植12亩茶花,当年就赚了5000多元。1995年,他们开始扩大种植规模,将花卉苗圃搬迁至漳平城郊,决心通过在城区种花,带动整个漳平花卉产业发展。
然而,创业从来没有坦途。由于他们基本上按照传统粗放方式种植,1995年冬,一名广东客商订购3万多盆“一品红”前来提货的当晚,一场突如其来的霜冻将这些花全部冻死,眼睁睁地看着价值10多万元的花说没就没了,他们当时悲痛无比,更惨的是,投资款都是向银行贷的。情急之中的陈水鸿只好硬着头皮向亲朋逐一筹款还贷。不过,困难并没有使他们退缩,冷静下来后,他们重新科学规划花圃经营模式。
“只有依靠科技种养,才有前途。这次之所以失败,主要是没有大棚和控温室。”于是,陈水鸿一方面找来相关书籍学习科学种花知识,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按照科学方法建基地、搭大棚,并建立相应的控温室。
在当政府支持下,这对夫妇放手大干、奋力拼搏,不但建立大棚、控温室,而且还对花木品种进行改良,选择耐寒性较好的仙人球、铁树种植,到广东购买100万粒仙人球种子。1999年,仙人球种苗行情一路看好,光卖该种苗,他们就赚了60多万元。在他们的带动下,漳平城区花卉种植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0年,漳平成功申报“中国花木之乡”。陈水鸿夫妇借助这股东风,又扩大种植规模,2001年6月,注册成立花果公司,成为漳平花木大型龙头企业,特别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花卉产业示范基地,是“中国花木之乡”名副其实的美丽窗口。
2012年12月,他们又注册成立“中国花都网”,并与厦门软件园合作,建立中国花都销售平台,改变传统销售模式。如今,陈水鸿夫妇已成为漳平花卉产业领军人物,其创办的漳平市花卉交易博览中心被列入2014年省重点项目。目前,他们正以此为平台,努力打造以花木品牌为主体,集花木展示、销售、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交易中心。
推荐阅读:
安徽:徽州大学生培育特色花卉受青睐
广东:暖冬催花开 花农伤脑筋
郭唐勇:培育花卉苗木美化整个重庆城
广东:里水花农创新种植方法
编辑: 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