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菏泽牡丹产业迎来发展春
来源:菏泽日报 作者:郜玉华 李得安 2015/1/22 13:37:54
2014年12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对发展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作物提出了总体目标。今年1月1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牡丹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这些都标志着牡丹产业的发展已步入了春天。
菏泽是中国牡丹之都,也是牡丹产业的重要“发源地”。数据显示,在全国牡丹产业布局中,山东省的牡丹种植面积已达58万亩,占全国的58%;其中菏泽市就种植牡丹42.7万亩,占全国的42%以上。牡丹产品的系列研发和深加工水平大幅提升,牡丹产业由过去单一观赏拓展至食用、药用、保健等多个领域。
其实,早在1994年,菏泽的牡丹深加工产业已蹒跚起步。当年,牡丹区从事牡丹研究的刘守杰抱着“天香夜染衣”的奇想与山东省科学院联合攻关5年后,检测出牡丹花瓣中富含牡丹精油、牡丹黄酮、氨基酸、甙类化合物等多种活性成分。刘守杰说:“据科学分析,牡丹黄酮抗氧化,能抑制自由基生成,延缓衰老,氨基酸及甙类化合物对肌肤具有良好的保健营养作用。”
2000年,牡丹精油和牡丹黄酮的应用被列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2002年,牡丹化妆品问世。刘守杰从牡丹花的成分研究,到其提取物用于化妆品,再到产品在市场上备受青睐,牡丹化妆品创始人刘守杰的牡丹深加工之路已经走了20多年。
牡丹籽油的问世,可谓是开启了牡丹产业发展的新纪元。2010年,牡丹区花农、菏泽瑞璞牡丹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赵孝庆等人联合科研院校,经过8年攻关,发现凤丹和紫斑牡丹籽所轧的油金黄透亮,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以上,经专家鉴定,认为是国内食用油系列中的珍贵品类。2011年,牡丹籽油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赵孝庆也被业内誉为“牡丹籽油”的“创始人”。
牡丹籽油的横空而出,吸引着众多企业竞相“分羹”。2014年11月26日,由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起草的牡丹籽油行业标准正式发布,对规范牡丹籽油的生产,保障牡丹籽油质量安全,保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进出口贸易等具有重要意义。去年12月28日,由菏泽瑞璞牡丹公司定向开展培育的三个油用牡丹品种通过专家鉴定,认定该油用牡丹新品种产籽率和含油量高,填补国内外空白,为油用牡丹育种积累了宝贵经验。
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是我市大力培育扶持牡丹产业发展的结果。菏泽不断加大对牡丹产业的科技研发和创新力度,成立了牡丹研究所、中国牡丹应用研究所等一批专业科研机构,并联合30多位院士以及全国知名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组建了牡丹科研专家顾问委员会,与1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目前,已完成反牡丹太空育种、牡丹季节催花、无土栽培等70余项技术研究,牡丹新品种与产业化开发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牡丹标准化基地试点成为科技部重点科研专项。
“牡丹深加工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就要从低技术、低附加值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变,从而更大程度分享产业链上的价值。”多年从事牡丹研究的业内人士庞志勇说,“牡丹产品的市场非常广阔,牡丹根、茎、叶等所含的成分如果能够转化为新产品,每一个都可能是巨大的市场。”
与此同时,伴随牡丹籽油、牡丹“不凋花”、牡丹茶、牡丹胶囊、牡丹化妆品、牡丹营养食品等一批牡丹深加工产品的批量上市,以及尧舜、盛华、瑞璞等一批牡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迅速膨胀,牡丹产业正由过去单一的观赏、药用走向深层次、多领域开发利用之路,对牡丹实用价值的研发已辐射到日用化工、食品保健、餐饮服务等多个领域,显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推荐阅读:
湖北:红岩背林场特色种植促农增收
四川:宣汉县毛坝镇幽香腊梅引出致富路
福建:不养猪 南平发展生态种植
海南:龙江农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编辑: 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