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郑克龙:一朝从林 终生不渝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周彰军 杨洋  2015/1/27 14:14:22

郑克龙

郑克龙

在青山环抱的黔阳古城,有一位默默耕耘的播绿人为人津津乐道——三十载务林岁月,他用汗水和毅力,不断刷新自己的造绿目标;面对挫折百折不挠,用理想和信念,书写了服务林农的华美篇章。他就是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郑克龙。

从“门外汉”到“土专家”

现年55岁的郑克龙是土生土长的湖南洪江人,高中毕业后,先后辗转在红岩乡、双溪镇、黔城镇3个基层林业站工作,一干就是30年。30年里,勤勉扎实的工作让他从“门外汉”一跃成为“土专家”。

1984年,20岁出头、几乎没有任何林业基础的郑克龙带着满腔热血一头扎进林间山头。一双皮草鞋,一身补丁衣裤,一个帆布袋,一根拐杖,一张地形图,一支笔,一顶草帽就是郑克龙下乡进山的全部装备。

他拿着造林地形图,边看边记,一个个村了解情况,一座座山头记下地名。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郑克龙就对红岩乡的村户山头如数家珍。白天跋山涉水进行林调,一到晚上8点,郑克龙就坐在乡镇广播台前——“育苗造林在即,大家要抓紧炼山”“近期天晴风大,请注意防火”……郑克龙一遍遍广播,不厌其烦地叮嘱,将林业政策、种苗信息、防火宣传带进千家万户。

当一名基层林业工作者,不仅饱尝艰辛,危险也常伴左右。有一次,黔城镇大田村一村民夜间盗伐松木,被正在巡逻的郑克龙和站员们逮个正着。郑克龙当即责令他将偷运盗伐木材运至林业站接受查处,当车行至洪江区至黔城途中一险要路段时,这位村民将司机的方向盘猛打,企图强行逃逸,车翻的一瞬间,郑克龙被甩出车外。他不顾伤痛,奋力追赶,最终与同事将逃跑的村民抓住。现在回想起车翻那一瞬间,仍让人心有余悸。

扎根基层当头雁,滴滴汗水润青山。郑克龙以林为先、舍生护林的事迹,让同事们无不感动。洪江市林业站森林收储中心副主任张明是与郑克龙共事10年的老同事,他说:“跟郑克龙共事的10年,也是我学习做林业人的10年。”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从“护林人”到“造林人”

林海茫茫,松涛阵阵,沅江边的山头上,有一片约2000亩的松杉混交林,这只不过是郑克龙个人承包荒山造林面积中的1/10。

2005年,怀化市号召全社会大力营造工业原料林,郑克龙决心承包荒山造林。不过造林投入大、见效慢、风险高、周期长,郑克龙面临两难抉择。

缺乏资金是最大的难题。当时,郑克龙的妻子是下岗职工,小孩上大学正要花钱,家里还有父母需要赡养。造林一旦开始,并不宽裕的家庭就要背上外债。一番思考,他下定决心,并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夫妻俩齐心协力筹措资金,除了缩减开支、向亲朋好友借款,他们还向银行、信用社贷款。10多年来,他们已向银行贷款100余万元。

2005年,郑克龙投资造林518亩;第二年,他又投资营造了1100亩速生马尾松,全力支持洪江工业原料林建设;2007年,他高标准营造了530亩工业原料林……近10年来,他多方筹资造林2万余亩,带动社会造林29万亩。同时,他还积极帮助村民发展林下经济。在他的带动下,目前,全市发展林下经济养殖户100余家,创造家禽饲养收益4000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261万个,直接、间接为林农创收14.5亿元。

除了债务负担之外,郑克龙还要面对造林抚育、病虫害防治、森林火灾等诸多难题,他一刻都不能松懈。可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7月,黔城镇高桥村山头上,长势喜人的72亩国外松被熊熊大火烧为灰烬,林地里一片狼藉——眼见着苦心栽下的林子被大火无情肆虐,20余万元的投资就这样付之一炬,郑克龙痛心不已。

但是,这些挫折丝毫不能动摇郑克龙造林的决心。即便至今他还没有任何收益,也从未有过丝毫的后悔和迟疑。未来,他还计划将个人造林面积增加到5万亩——郑克龙的绿色道路,必将越走越宽。

“要多做事,多做好事”

年关将近,郑克龙又开始张罗着为黔城敬老院的老人们送米送油,这已是他连续17年为敬老院的老人们献爱心了。17年,并不富裕的郑克龙为敬老院的捐款捐物累计达到10余万元。

郑克龙在服务林业造绿山头的同时,时刻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林业站长的职责放在心头,“要好好干,尽最大能力干好,多做事,多做好事。”父母对他的教诲,也一直萦绕在耳畔。

他节衣缩食筹钱造林,却对别人从不吝啬。村组修路,他二话不说掏出口袋里的钱全部捐出;碰到砍树卖钱只为买点油盐的妇女,他就耐心劝导,并私人出钱为其买物品;同事有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提供全力帮助……

多年来,郑克龙30次被评为洪江市林业局先进个人,12次被评为市级先进林业工作者,18次获得嘉奖,2007年被授予“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他为林业鞠躬尽瘁却一直默默无闻,他心中的造林护林情结从未改变。他用大山之子的秉性,青山绿树的深情,一朝从林,终生不渝。

推荐阅读:

菏泽下广催花牡丹长势良好 花农持谨慎乐观态度

吴亦炳:研发出定量淹灌系统结构

花卉艺术 花艺大咖们的花花世界

广东:大盆年桔受冷 种植户改攻家庭消费

编辑: 珊瑚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