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刘二亮:绿化京城的花木大王

来源:周口晚报  作者:朱保彰  2015/3/16 16:18:57

情系家乡公益事业

2010年夏天,刘二亮回到家乡招收工人,发现母校红花镇刘奎庄行政村小学已经没有了,经打听才知道,由于村小学的房子年久失修,一部分教室已经倒塌、一部分教室成了危房,村里没人敢让学生在里面上课,纷纷把孩子转到附近村的学校就读,老校园几近荒废。

“看着自己在那里读了几年的小学没了,觉得很遗憾。而且,村里的孩子都到周边村里的小学去上课,不仅饱受奔波之苦,还有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我想利用自己的力量把学校建起来,得让村里的孩子重回到家门口上学……”刘二亮说到做到,主动联系红花镇党委政府,表示愿意出资60万元建设新校园。学校建好后,为不惊扰学生,刘二亮多次悄悄地回到学校查看情况。听到孩子们琅琅的书声,看着窗明几净的校舍,刘二亮说,当时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

多年来,刘二亮始终关心家乡的发展。看到村里的道路、庙堂损坏严重,他又先后捐资近100万元,为村里修路、修缮有1000多年历史的观音寺,还给村里安装上了高科技产品——电子监控设备,为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出入平安提供了有力保障。

转型发展老龄事业

刘二亮的事业逐渐发展壮大,慕名前来投奔他的人多了。看到家乡仍有许多人致富无门,富起来的刘二亮表示,只要有用工需求,他的第一选择就是家乡人。他时刻会为大家提供帮助,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刘二亮说,一个人会赚钱,更要会花钱。但怎样花钱才有价值,他选择了回报桑梓、回报社会,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生活。

2013年,在北京的一个花木基建工地上,一个60多岁的焦作农民工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双腿骨折落下残疾。当时负责施工的山东包工头跑了,摔伤农民工的医疗费和伤残金无人承担,刘二亮主动承担了60多万元费用。一年后,刘二亮去看望那个摔伤的农民工,结果让他很心酸。老人的3个儿子在分光了老人的补偿金后,对老人不管不问。老人两口子在村外的窝棚里居住。这件事让刘二亮的心里燃起了兴办老龄事业的愿望。

利用自己占地300亩的现代农业生态园,刘二亮搭建起发展老龄事业的平台。围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几大主线综合开发,为即将投入运营的“候鸟式”异地互动养老项目提供便利条件。

刘二亮介绍,“候鸟式”异地互动养老项目是他2014年6月份才与国家民政部、中国老龄办签约,与北京明星湖度假村共同合作投资的一个全新项目。“候鸟式”异地互动养老工程是由民政部发起,被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列入在全国推广的一项养老计划。就是让一些有经济基础、身体还算健康的老人离开现在居住的城市,到外地养老机构暂住,享受特色养生、医疗保健、旅游观光等系列服务。

刘二亮介绍,他所开展的老龄事业项目,具体来说就是由像他这样的签约基地在当地投资建设颐养天年养老院,除对当地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外,同时还高规格接待由中国老龄办协调组织的全国各地老年人团队在养老院里进行异地互动养老。他负责异地接待、全程陪同,为前来基地的老人们提供免费体检、免费疾病常识培训,让这些老年人在他的养老基地里住上最短15天、最长3个月的时间,慢慢地玩、悠闲地享受生活。通过“走出去”、“动起来”,让在全国各地签约养老基地养老的老人们充分领略到祖国各地的美好风光。子女在远方就可以看到父母的生活状况,并利用手机遥控式地伺候老人。

刘二亮说,我们周口是个农业大市,也是人口大市,周口有1000多万群众,老龄事业的发展需要有人来做。下一步,他会利用先进的经验,在周口做好养老事业。

推荐阅读:

广西:建设“花样南宁” 花企抢抓商机

湖南:浏阳一钢琴教师的“多肉”生活

王琦:成长中的“多肉人生”

孟国明:种下香榧都是钱

编辑: 珊瑚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