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韩勇:回乡种苗 添“绿”增“金”

来源:内江日报  2015/3/18 11:06:11

韩勇(右一)指导村民栽树

春天的田野里,处处孕育着希望。

3月16日,市中区永安镇新房村。栽树、施肥、浇水……在康希景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花卉苗木基地,一派忙碌景象。丹桂、栾树、香樟、红继木、樱花、紫薇……往苗圃深处走去,满园的苗木正迎着春风生长。

3年前,在贵州从事苗木种植的市中区白马镇人韩勇和他的伙伴决定回乡创业。

看好了永安镇交通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基础,韩勇在新房村流转了300多亩土地种起了苗木。

万事开头难。村民中,有瞧热闹的、有不理解的,“好好的土地不种庄稼,净种树苗子能行吗?”

韩勇掰着指头给大家算账:种传统农作物需要种子、肥料、人工,收入不高。你们把土地流转出来,有土地的租金,还有打工的工钱。

对于村民们普遍担心的“老板跑了”、收不到租金等问题,韩勇主动向村民们提出:预付一年的租金。

仅仅10天,320亩土地全部种下了各种苗木。随后,修路、建池塘,韩勇忙着建设苗圃的基础设施,也方便了当地的村民。

如今,沿着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前行,新房村的新房林立。

“改天我给你送点花过来,栽在你家的院子里头。”路过村民刘秀兰家时,看到一家人正在忙着修建院坝,韩勇主动给刘秀兰打招呼。

“这当然好,还要帮我送几朵好看的花来。”刘秀兰笑着回答。

村里建起苗圃以后,也吸引了更多村民回乡建房。指着刚建好不久的新房子,刘秀兰告诉记者,连装修一共花了好几十万元。“现在村里环境更好了,空气更清新了,我还等着村里建起农家乐,去打工挣钱呢。”

事实上,目前新房村已有不少村民在苗圃里打工,过着领“租金+薪金”的日子。

“把水浇透一点。”走过一条林间路,看到村民刘木仙等人正在给树木浇水,韩勇向大伙儿说道。刘木仙一家5亩多土地全部流转出去,已67岁的她又进入合作社打工。

“每天35块钱的工钱,活儿不算累,离家又近,还能带两个孙子。”刘木仙乐呵呵地说,今年4000多块钱的土地租金,在去年底就拿到了。

目前,合作社已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包括每年种植花卉苗木,修建基础设施,以及给农民的土地租金。村民们除了到苗圃打工以外,合作社还带动了周边农户自发种植花卉苗木1000多亩。

“你看,那片土地未来就是我们的鲜花基地。下个月你再来,这里就变样了。”在一座小桥旁,韩勇指着一片空地告诉记者,合作社将投资100多万元,对近60亩土地进行坡改土,打造花卉基地。“我们还要修广场、建农家乐,发挥离城区近的优势,打造农业观光、垂钓赏花等休闲度假旅游地,成为内江的后花园。”韩勇说。

乘着内江打造“四川电商第二城”的东风,目前,合作社正在筹划搭建电商平台,一方面可以拓展新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可以带动更多农户致富,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我市提出创建森林城市后,针对目前的回乡投资创业热潮和近年来农村土地改革释放出的诸多利好政策信息,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创森工作”,引导回乡青年积极参与造林绿化。

市中区依托已有的林业基础,积极探索发动业主流转土地从事生态绿化和林业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快速、高效的造林之路。仅在永安镇、白马镇,就有业主流转土地2000余亩从事林业产业发展及生态建设,已完成造林1300亩。目前,业主造林已成为市中区“创森工作”的主力军。

成片增长的绿色,不仅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环境,良好的林业前景,也带动着更多的业主参与到生态绿色产业中来。而从中尝到甜头的村民,更是受此启发,纷纷到林业部门咨询相关政策,希望享受到生态的“红利”。

推荐阅读:

钱帆:95后大学生17岁掘得绿色“第一桶金”

河南:小伙创业种草 仅用4年在新三板挂牌

李长辉:“花王”的致富路

湖南辰溪:苗木俏 苗农笑

编辑: 橡皮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