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营之道 >> 正文

小苗木何以成就大产业?

来源:陇南日报  作者:李文翠  2015/4/21 10:32:34

地处徽成盆地的徽县,境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近年来,徽县依托资源禀赋、立足区位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苗木繁育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创立品牌,不断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为群众增收、农业增效开拓新路子。

目前,徽县苗木产业已形成规模,全县发展各类苗木7.5万亩,苗木总产值达11亿元,苗木产业已成为徽县调整农业结构的新兴产业、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绿色产业。特别是在“433”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今年徽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定,深入开展“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年”活动,使苗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全县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在这里,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徽县——四月的金徽大地,经过几场春雨的洗礼,山川透绿、城乡涌翠、满目葱茏。

山坡上、田野里,一畦畦苗田青翠欲滴、春意盎然,一株株苗木精神抖擞、随风摇曳。乘着大好春光,苗农们栽植小苗、翻土除草、起挖打捆、装车销售……到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去年以来,徽县深度落实“433”发展战略,立足县域土地资源优势,在苗木产业培育上下功夫,在提质增效上做文章,使全县苗木繁育产业步入了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兴特色扩规模苗木产业蓬勃发展

高桥乡位于徽县北部,属于高寒阴湿丘陵地区,粮食作物种植产量较低,但却具备了发展苗木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以前村里人靠天吃饭,只能混个温饱。现在全村95%的耕地育上了苗木,其中大部分是落叶松、华山松,目前,全村育苗面积达到2840亩,实现经济收入1560万元,亩收入可达1.5万元。”谈及村里的苗木繁育产业,高桥乡黑松村党支部书记罗共邦非常自豪。

罗共邦是黑松村育苗产业的带头人,他成立了高桥乡共邦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乡亲们共同发展苗木产业,共同致富增收。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共邦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从资金扶持到下种、管护、销售,为农户提供一条龙服务。

在罗共邦的带领下,黑松村成了高桥乡苗木产业专业村,带动全乡25度以上坡耕地实现苗木全覆盖,群众依靠苗木产业脱贫致富,成为全县苗木产业发展的标杆。

目前,徽县已建成以高桥、麻沿河、江洛、榆树四乡镇为主的北部山区生态林、珍贵树种及速生丰产用材林良种苗木繁育基地3.58万亩,以泥阳、栗川、银杏树、柳林、城关等乡镇为主的中西部城镇园林绿化苗木繁育基地3.12万亩,以水阳、嘉陵、大河、虞关等乡镇为主的南部特色经济林苗木繁育基地0.8万亩,辐射带动育苗农户8960户。

育苗产业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劳务经济的迅速发展。育苗乡镇的农民除了苗木种植获取直接收益外,还有土地流转、苗圃务工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挣到可观的务工收入。

银杏树乡马庄村村民王世玲以前常年在外打工,今年她选择了留在家门口打工,她在本村的育苗田里从事装营养钵、日常管护等工作,一年能挣1.5万元。“在家门口务工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村里许多妇女都愿意留下来。”王世玲说。

徽县苗木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2014年,全县实现苗木销售收入3.6亿元,农民人均苗木收入193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在北部乡镇占到农民家庭总收入的80%以上,成为育苗项目区农民家庭经营主要收入。”

调结构兴科技助推产业提质增效

徽县在苗木产业发展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做大做强育苗产业,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和品种多元化”的发展道路,逐步实现由最初单一的生态林苗木繁育向造林、城镇园林绿化、花卉、珍稀树种、经济林木等品种多元化发展转变,积极探索提质增效新路子。

编辑: 橡皮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