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夏育苗产业引领村民致富见闻
来源:临夏民族日报 2015/5/4 11:26:06
迎着春日的暖阳,记者走进临夏市枹罕镇后杨村100多亩的联谊苗圃,琳琅满目的各种园艺景观树苗在春风细雨和暖阳的沐浴下茁壮生长、争奇斗艳;村民们有的在挖树苗、有的搬运装车,在劳作中喜笑颜开;运送树苗的车辆进进出出,车水马龙,苗木出售显得火爆……记者在这里感受到了后杨村民土地流转流出的幸福和培育富民产业开辟村民致富路的火热场面。
后杨村位于临夏市最西端,大夏河北岸,兰郎公路、临合公路穿村而过。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13个合作社,573户、2564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0%。全村总耕地面积1624亩,人均耕地面积0.63亩。一方水土根本养活不了一方人。
勤劳智慧的后杨村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借着建设美丽乡村的强劲东风,开辟致富门路,调整产业结构,将全村1624亩土地中的1300亩土地流转给6户育苗经营大户,把农民彻底从耕地里解放出来,然后引导强壮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后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妇女、老人在苗圃里常年务工,实现闲散劳动力的稳定就业;育苗基地改善了村庄生态环境,美化了村容村貌,带动了农家乐等特色旅游的发展,促进了育苗产业、旅游产业与劳务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富裕户带动贫困户的利益链条。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是支撑,如果没有经济支撑,美丽富裕的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没有可持续的发展。”村主任李国义对全村工作很有底气。
2012年,后杨村已经建成了占地1300亩的临夏市枹罕镇苗木繁育园区,如今,以花卉、苗木繁育为主的育苗产业已形成规模,育苗产业、劳务产业、旅游业和养殖业成为了本村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我们在这里常年打工,开春以来已经干了两个月的活了,工资也能按时拿到手;今天我们给来自合作市华羚乳品公司的老板挖树苗,他今年已是第二次到这里来买景观树苗,树苗卖得快,我们也很高兴。”马阿西娅和同伴们满脸洋溢着幸福。
56岁的马阿西娅和她的16位同村姐妹,是联谊苗圃的务工人员,苗圃里一有活她们就来上班,每天能挣70元工资,主要从事施肥、除草、育苗、移苗、挖树坑等工作,平均每人每年可从中打工收入近1万元。
行走在宽6米、长2公里的后杨村中心道路和交叉前行的乡村路木枹路上,笔直的大路两边苗圃里整齐划一的树苗随着微风轻轻摇曳,路两旁的行道柳树柳条飞舞,具有民族风格的民宅错落有致地坐落在苗圃之间,房前屋后花红柳绿,使人置身于一派生态优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邻里和睦的的新农村新气象之中。
推荐阅读:
齐云山下玫瑰绽放致富芬芳
四川郫县:“两用”花卉 美了村庄富了村民
永登县:荒山绿化实现生态经济“双赢”目标
山娇村:打造十里荷塘观光旅游基地助农增收
编辑: 菩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