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营之道 >> 正文

肃南县:生态经济发展格局构筑绿色发展梦

来源:中国张掖网  作者:梁生红  2015/5/8 13:37:47

沿着省道213线走进肃南县城,举目望去,南北两坡一株株云杉、圆柏沐浴着和暖的阳光青翠欲滴,一排排乔木彰显着无限生机与活力,漫山遍野充盈着绿意,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沟壑纵横的不毛之地。

孕育了黑河、石羊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河水系的祁连山,是整个河西走廊的水源所在,生态安全的命脉所在。

呵护绿水青山,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肃南责无旁贷。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建设和谐美丽家园,让各族人民诗意栖居。

该县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县”为目标,编制了《祁连山北麓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和《生态县建设规划》。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保封育、“三北”防护林建设、黑河流域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防沙治沙、日元贷款风沙区治理、生态易地搬迁等项目,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积极争取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采取以草定畜、草原有偿承包、季节性休牧、划区轮牧、禁牧等措施,大力发展舍饲养殖,不断缓解天然草原放牧压力。

随着一系列如火如荼的生态项目建设,许多昔日的荒漠草原,重现草木葱茏、繁花铺地、流水潺潺的喜人景象,森林覆盖率由6.8%提高到21.8%,项目区天然草地牧草高度提高了6至13厘米,总盖度提高了11%至27%,水源涵养功能不断提高。

“只有栽树山才青,山青生态才算好。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县,必须把植树造林作为首要任务。”该县县委书记李宏伟说。

每年春天,干部、群众扛着铁锹,带着树苗,上山种树。该县将春季造林绿化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来抓,4月中旬以来,县上四大班子领导和县直各部门及省市驻肃单位130多个单位干部职工、学校师生、社区群众、武警官兵2000多人聚集在县城及喇嘛坪义务植树,掀起了全县春季植树造林热潮。要求机关干部职工植树人均100株以上,农牧民群众每人3-5株,教师、医生每人20株,适龄学生每人5株,参加义务植树劳动不少于1周。曾经是荒山秃岭的县城南北两坡,如今已是郁郁葱葱、花红果绿。“以前是‘要我造林’,现在是‘我要造林’。”明花乡上井村杨廷智说,“种树不光绿化环境,还能给家里带来收入。”今年,全县完成人工造林5500亩,义务植树33万株,森林抚育3000亩,新增园林绿地6.5万平方米。

然而,没有产业支撑,生态保护就是空中楼阁。该县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第一产业向“有机”和“绿色”为主的现代畜牧业转变,第二产业向资源精深加工和新能源开发为主的生态工业转变,第三产业向特色文化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转变,构建起以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绿色畜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生态经济发展格局。

如今,该县传统产业“独大”的坚冰正在消融,旅游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角”,建成国家级4A级景区5个,游客数突破200万人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超过了5%。祁连玉石产业初步构建起了玉雕、板材、新型微粒材料等全方位开发利用的产业链条,山东中能一期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以“四大园区”为平台,传统工业向生态工业转型,规上企业达25户,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百万千瓦。传统畜牧业逐步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建成了甘肃高山细毛羊生产基地、肃南牦牛生产基地和祁尔康中国知名保健品品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已突破万元大关。

推荐阅读:

林下经济让石总场居民致富

甘肃苗木产业:绿了家园富了乡亲

宁县念好苗林“致富经”栽下脱贫“摇钱树”

南丹依托生态乡村建设带动农民致富

编辑: 菩提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