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郭晋刚: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来源:晋中日报  作者:刘 吟  2015/5/11 10:50:21

郭晋刚在村民的西红柿大棚内查看植株长势

在榆社县西马乡更修村有一个党支部书记,他恪尽职守,勤于钻研,乐于奉献,践行着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职责,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他就是郭晋刚。

2000年3月,郭晋刚刚一上任,就带领村“两委”成员改变思路,积极落实,种植了600余亩核桃树,然后在村边2000多亩河滩地上做起了文章。经过大半年的市场调查,结合县乡产业发展规划和本村地理优势,他提出了大面积连片种植脱毒马铃薯的倡议。2001年冬天,郭晋刚多次召开村民大会,耐心细致地进行讲解,统一了全体村民的意见,形成了种植马铃薯的决议。2002年秋,更修村上千亩脱毒马铃薯获得了大丰收,亩均收入超过了往年种植玉米的2倍。

种马铃薯让村里人的口袋鼓了起来,经济宽裕了,郭晋刚开始改善村里的条件和设施。2004年,村里投资70余万元新建了村小学教学楼;2006年,又投资80余万元硬化了全村的小巷街道。在他任职的头一个5年里,积极落实新学校、幼儿园,自来水、数字电视等一系列民生工程项目,使更修村的软硬件设施建设走在了全县前列。

2005年,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马铃薯失去了竞争力,产量、销量双双萎缩。为了确保村民收入,郭晋刚再次外出调研。从上百项市场反馈的信息中选定了种植“日光温室大棚蔬菜”这一附加值高又适合本村发展的项目。这个项目在当时的榆社推广有一定的执行难度。

于是郭晋刚在村民大会上、在田间地头,反复宣传动员、分析解答。从2005年至2006年开春的一年时间里,他又自费带人到太原、山东等地,找资金、学技术、请专家、摸市场。

在此过程中,郭晋刚不断反思,在市场风险面前,如何才能让村民更为放心地跟着自己走致富之路。他说:“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其说给村民们听,不如做给他们看。党员干部一定要起带头作用。”他结合乡党委、乡政府提出的“种植设施蔬菜,快速奔向小康”的思路,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把种植设施蔬菜作为重点产业来抓。

市场摸清了,技术掌握了,说干就干。在郭晋刚的带动下,2006年深秋,8户党员干部率先建起了9座大棚,之后不仅全部收回了成本,还略有盈余。党员干部带了头,村民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仅2007年、2008年两年时间,更修村就发展兴建了70座温室大棚。

“要时时刻刻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群众的事再小也比天大”,这是郭晋刚一直秉承和践行的宗旨。2006年建9座大棚时,他个人担保为8户人家解决了建棚资。2013年一场罕见的暴雨,使更修村28座大棚严重坍塌,56座大棚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400余万元。面对灾情,郭晋刚第一时间组织干部群众奋力抗灾,大棚得到了及时抢修,损毁蔬菜得到了按时补植补种,有效地减少了损失。

2009年以后,村里发展的大棚多了之后,随之而来的管理、销售、材料、水电、土地置换、流转等方面事情也多起来。这时,郭晋刚把自己的大棚转让出去,全身心当起了大棚种植户们的“保障部长”。成立了“榆冠蔬菜种植销售合作社”,注册了“榆冠”蔬菜品牌,在全国铺设了一张纵贯南北的销售网络。

扎根村民谋发展,一片赤诚在更修。郭晋刚12年如一日,求发展、谋增收,如今的更修村已成为榆社县温室大棚蔬菜第一大村。2014年仅设施蔬菜一项销售达到1000万元以上。村子连续6年被评为“县红旗基层党组织”。更修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更修村在一天天变化,不变的是郭晋刚住了十几年的院落、房子,以及他的公仆意识、为民情怀。他本人也先后获得晋中市“五一”劳动奖章、“市劳动模范” 、“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以及“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和“山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虽然郭晋刚的两鬓在渐渐变白,但村民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提高。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村民身上,践行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和职责。

推荐阅读:

卢万钧:村民致富的领头雁

沭阳:花木“金种子”结出“致富果”

林巧才:引领村民勤劳致富托起“林屋梦”

何洪波:让石头山长出“致富树”

编辑: 菩提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