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村镇:美丽乡村建设 致富新曲宛转悠扬
来源:东方圣城网 作者:菩提树 2015/5/12 15:40:34
吴村镇自启动济宁市级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本着“立足吴村抓提升、着眼曲阜建试点、面向济宁做示范”的基本原则,秉持“不以规模拼大小、只以精致论高低”的建设理念,侧重“环境整治、设施配套、产业打造”三项重点,推进“生态农业、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生态环境”四大体系,实现了“学儒,参佛,悟道”文化汇聚、“猎奇,赏花,探幽”休闲旅游、“游览,健身,寻趣”民俗体验、“餐饮,住宿,购物”综合服务、“采果,品茶,娱乐”生态养生“五区”共建。
“美丽乡村”建设,富民是根本。吴村镇立足农村长远发展,把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锁定在“农民增收”这一关键点上,着力把建设“美丽乡村”与“经营村庄”同步谋划、同步推进,不仅仅停留在农村环境的整治和提升上,更重要是让农民感受和分享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通过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切实带动着农民增收,大大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让美丽乡村建设更显丰满与厚实。
采摘经济,“一亩园”顶“十亩田”
吴村镇辖区内的九仙山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该镇现有土地面积6万亩,其中林果面积达到4万余亩,是远近闻名的林果大镇、生态强镇。“山水景观特色、生态田园风格”是吴村镇打造美丽乡村的建设主线和最大亮点,而“美丽乡村”更是为吴村镇林果产业提档升级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簸箕掌村位于九仙山脚下,裴洪柱的果园就在这个村的北部半山腰上。果园的生态条件十分优越,但原本就闭塞的交通成为了果园发展的“大难题”。吴村镇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后,一条全长12公里的仙石景观大道横贯九仙山东部,串联起大小12个山头,蜿蜒起伏的“旅游专线”就这样直接“开到”了裴洪柱的果园门口。
“以前的小果园,现在变成了游人络绎不绝的家庭农场,我这里的水果不仅不再发愁卖不出去,价格也随着游客增多跟着涨了上去。”最近,裴洪柱又集中流转出了近100亩土地,果树从以前的单一品种,发展到了现在的樱桃、苹果、香梨、葡萄等10多个大类,游客到家庭农场里采摘水果,感受田园风情的同时,可以体味到大型超市里未曾有过的花美果香。
吴村镇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内的规模化家庭农场达到10家、果品自采园30余家,认证有机果品15个、绿色食品6个,全镇“一村一品”专业村也达到了14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5家,高楼葡萄享誉全国,车站樱桃远销各地,峪西大枣紧俏市场,“自采乡村游”形成的“采摘经济”成为了吴村百姓收入新的增长点。
房东经济,“土掉渣”变成了“金疙瘩”
吴村镇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亮点”的基本思路,对村庄产业和生活环境进行个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因地制宜形成了山水风光型、生态田园型、古村保护型、休闲旅游型等多形态、多特色的村庄建设格局,走出了一条横向综合性改造、纵向循环式发展的“房东经济”新路子。
农村“房东经济”,顾名思义就是老百姓借助乡村旅游大发展的有利环境,将自家房屋改造成为兼具餐饮、住宿、体验功能的农家乐,通过吸引城市游客增加自身收入。“我这里的炖笨鸡、干炸小鱼、凉拌野菜,都是自己家里养的,还有山上采的,一只笨鸡大小不等,一盘在100元左右,节假日的时候,我这里一天能炖20多只。”“五一”小长假期间,葫芦套民俗村农家乐老板娘孔令梅乐得合不拢嘴。
吴村镇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村庄改造提升,示范片区内8个示范村全部完成了房屋的仿古改造,对1000余户实施了“四改”工程,60%以上的农户具备了开设农家乐的基础条件,目前该镇已有各类星级农家乐50余家。吴村镇在村庄面貌改善与农民增收致富之间找到了最大公约数,变固有的生态资源、环境资源和文化资源为现实的品牌优势、产业优势和效益优势,大大拓宽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佣工经济,在自己家门口当“绿领”
吴村镇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内投资16亿元的“吃亏是福”孔子学苑项目,以建设中国最大的优秀传统文化高端企业家培训及自然农耕体验基地为目标,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全民“学儒学、用儒学”的一项重大文化项目,也是吴村镇不断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壮大生态观光旅游镇主体功能区有力的产业支撑。
“我们农业公司有200多个人,都是咱孔子学苑周边五、六个村里的老百姓,光妇女就60多个,一天的工资都在60块钱左右,比整天在家里闲着强多了”,峪南村村民张兰笑着向记者介绍到。张兰是孔子学苑农业公司的一名负责人,同时也是峪南村的妇代会主任,通过组织发动,她将村里一部分在家妇女叫到一起“应聘”到了孔子学苑农业公司。自然农耕体验基地是孔子学苑的一个主打和亮点项目,为了加强基地管理,解决周边村庄的剩余劳动力,孔子学苑专门组建了农业公司,员工全部是来自峪南、前寨、东杨院等周边几个村的百姓,主要负责项目区内农田的日常管理和耕作,工作量不算大,但一个月轻轻松松地就能增加近2000元的纯收入。
吴村镇自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不断优化农业布局,推进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像孔子学苑这样的休闲农业类产业项目相继落地。丑果果农业公园、孔府茶园博览园、瑞景苑农业庄园以及田园山庄等30多个农业项目,共解决本地剩余劳动力6000多人,人均每月增加收入1500元,到这些地方“打工”,成为了吴村当地百姓“挣钱”的不错选择。
与此同时,吴村镇在轰轰烈烈的美丽乡村建设中,下大力气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作为重点工作,在经济基础薄弱、区位偏远的条件下,从吴村镇情、村情出发,结合发展集体经济十条路子,依据各村产业特色、资源特点、区位优势,围绕“一产接二连三”“三产跨一进二”,对果品自摘园、特色景观、农业产业基地等实施分类指导、错位发展,培育了一大批具有较强区域特色、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专业特色村、特色产业,真正实现了由“管理村庄”向“经营村庄”的转变。村级经济发展破题让“美丽乡村”不断持续焕发活力,使吴村镇的村庄真正持久美丽。
推荐阅读:
汪家庄镇:发展特色林果业打通致富路
温岭家庭妇女种植藏红花带领全村致富
赤峰两大优势产业铺设农民绿色致富路
龙陵县:林下“淘金”辟出农村增收新“钱途”
编辑: 菩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