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田东:林下是个“聚宝盆”
来源:人民网 作者:庞革平 韦文孟 2015/5/14 10:16:54
一个行政村,一个狭长山谷,一条养殖长廊……走进广西百色革命老区田东县的印茶镇新建村,如画般映入人们眼帘的是这里的林下经济蓬勃发展,当地许多群众靠林下种养闯出了致富新路。
在一座青山脚下,长着一大片的龙眼树,树荫下成群结队的是暗红色的公鸡、淡黄色的母鸡,或嬉戏,或追逐,或栖息在树枝上,或刨土觅食……显得十分悠闲惬意。
这个养鸡集中区的老板叫农良永。他正在给鸡群喂稻谷,见我们来了,便笑容灿烂地走了过来。他说,这个林下养鸡场创办于2009年,现养肉鸡5000多羽,每羽都是3斤至5斤,即将出栏。“我养的是地地道道的土鸡,都是喂五谷杂粮,养殖时间都在8个月以上,肉质味道鲜美。一直以来,都供不应求。”
“养殖久,见效慢,亏不亏本?”面对我们的困惑,他摇摇头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他的土鸡批发价每斤是18元,每羽利润10至18元;而人家养的饲料土鸡虽然4个月就可以出栏,但批发价每斤只有9元至10元,每羽只赚3至5元而已。
正因为利润高又畅销,农户纷纷向他购买小阉鸡回去散养,或几十羽,或几百羽。于是,农良永应大家要求,成立了永祥养鸡专业合作社,包技术指导,包销售。如今,社员已发展到500多户。许多村民高兴地说,没想到林下还是个“聚宝盆”。
“别人怎么不效仿你规模养殖?”我们追问。农良永说,规模养殖需要大胆量,更需要大投入,他的这个场总投资20多万元,自有资金10万元,其余的靠贷款。然而,许多农户怕风险,而且难筹到那么多资金。“不过,即便散养,收入也不错。”他说,许多散养户正在摸索经验,靠自身积累和小额信贷,逐渐扩大养殖规模。
走出农良永养鸡场,继续往前走。在一个半山腰,有几个棚子,房子四周和树木下到处都是悠闲自得的鸡群。这是村民凌文田的养鸡集中区,鸡舍面积3500平方米,今年以来,已出栏2万多羽,纯收入6万多元,现放养有1万多羽。
“那么大的规模,投资不少吧?”凌文田笑呵呵地回答:“是呀!但我个人出的钱不多。我是与富凤公司合作养殖的,公司赊鸡苗,赊饲料,包技术,包销售,成本小,风险低,见效快,4个月出栏一批。还有,县里给鸡舍补贴5万元。不用掏几个钱也能当老板,也能赚大钱,这种方式太好啦!”
再往前走,发现还有黄炳德、黎尊、黄承道等5个农户的养鸡集中区,鸡舍面积都在1500至5000平方米之间,年出栏肉鸡都在2万羽以上,都是与富凤公司“联姻”,依托大公司走上了致富路。
据田东县委书记王军介绍,近年来,田东抓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林农创业热情的有利时机,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来抓,并以建设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引导经济能人成立养鸡专业合作社,与农户一起“抱团”闯市场。政府则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着力破解企业和养殖户融资难问题,有效推动了林下养鸡业快速发展。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田东全县已累计建成林下养鸡集中区43个,出栏肉鸡920.6万羽,产值达4.8亿元。如今,该县正加大工作力度,力争今年全年新建林下养鸡集中区28个,年出栏肉鸡1100万羽。
推荐阅读:
河北永清:玫瑰花里的致富经
雷山县:玫瑰特色产业助推百姓增收致富
绥阳县:特色现代农业助农增收
甘肃正宁三万亩苗林增收 农民有了“绿色银行”
编辑: 菩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