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扎进深山15年培育牡丹
来源:洛阳网 作者:曾宪平 2015/5/19 10:30:50
![1.jpg](http://image.yuanlin.com/sr/2015/5/f39607d0-5739-4e9e-8748-696f36fb6969.jpg)
王福在观察牡丹的生长情况
![2.jpg](http://image.yuanlin.com/sr/2015/5/b47d912e-596f-4425-bf39-4dbb8cb99f9e.jpg)
牡丹新品种“彩虹”
![3.jpg](http://image.yuanlin.com/sr/2015/5/d666f925-c194-4f75-881d-208ae90cd4c4.jpg)
别样的牡丹让孩子感到十分新奇
![4.jpg](http://image.yuanlin.com/sr/2015/5/308e0368-80e6-423a-b4a6-06ec27a1583a.jpg)
人工授粉
15个春夏秋冬,身边的人走了一拨儿又一拨儿,就是因为“恋上”牡丹,王福在这山沟沟里一待就是十五载。昨日,记者在栾川县三川镇小红村一牡丹培育基地看到,新品牡丹在骄阳下正竞相吐艳。此时,常规牡丹花期已过去半月有余。这些牡丹都是王福种植的。
今年75岁的王福,是北京人。2001年从北京一家机械厂退休后,由于痴迷牡丹,他来到洛阳,一头扎进栾川深山区,开始了牡丹新品的研究和培育。他用野生牡丹的原种做亲本,采用最传统的杂交方式,让远缘杂交育种方式取得了突出成果。
截至目前,以王福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已育出牡丹新品种近百个,有35个已先后通过国家林业局的验收认定,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其中,他于2009年培育的“华夏一品黄”,曾获得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科技成果奖金奖。2012年王福所带领的科研团队凭借《芍药科植物迁地保护及开发利用》项目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如今,小红村的牡丹培育基地汇聚了我国几乎所有的野生牡丹品种,加上新培育出来的品种,共有200余个牡丹品种,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野生牡丹和新品牡丹大观园”。
“他们的拓荒之举,填补了我国牡丹育种史上的多项空白,打开了牡丹品种培育的一扇大门。”
推荐阅读:
付莹莹:把景观树种到中南海
于洪水:创业带富为家乡林下经济见成效
陈光翠:汉阴苗木花卉产业“女状元”
魏保林:野生茶树引种下山育盆景
编辑: 菩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