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营之道 >> 正文

湖南:春满山林万木荣

来源:红网  作者:童妙 罗雨晴  2015/12/29 9:34:09

林权改革,唤醒“沉睡”的山林资源

湖南是全国的重点集体林区,集体林的面积占整个林业用地面积的92%左右。2007年,湖南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10年,完成主体改革;2012年,全省林权权属数据库建设圆满完成。

今年37岁的粟明新是会同县一名造林大户,2009年,他流转林地,开始造林,目前已造杉木、楠竹等15000亩。

“这里之前都没有路上来的,差不多荒了,现在是完全变样了!”11月19日,在他流转的一片生长茂盛的楠竹林,粟明新告诉记者,3年前他将这片2000多亩的楠竹林进行了低改,楠竹不仅以前长得好多了,效益也成倍增长。

如今,粟明新创办了会同县明兴生态林场,每年林场抚育时,他要请上当地100多人来林场做事,最低工资130元/天。

“通过林权改革,现在大家造林的积极性高多了,我们县基本上没有一片空山地。”粟明新说,他还创办了一个加工厂,解决劳动力六七十人。“这样大家就不要去外面打工了,还能照顾好家里。”

湖南省林业厅副厅长柏方敏介绍,一方面,林权改革实现了确权颁证,林农定了心。通过对林地的确权,林农拿到了国家林业局统一颁发的林权证,林地集体承包率和家庭承包率达到80%,

“现在有了林权证,心里踏实了,钱都直接打到一卡通上,以前哪里指望这几亩树林有收入咯!”在今年7月林业厅在隆回县桃洪镇七里村的调研中,一位村民这样说。

另一方面,通过林权证,林农可以抵押贷款;通过林地流转,林农又可增加收入。

“过去的靠山吃山是把山砍光,这种绝不能再延续了。那么新的靠山吃山是什么?就是让我们的山,通过改革,让它来变成钱。我们做得一项工作,其中就是建立了林权交易中心。”邓三龙说。

2014年11月,中部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在湖南省林勘院正式挂牌成立,联合全省120多个县市的林权交易中心,进行互联互通。现在,湖南已有1360万亩林地得到流转和交易,林农获得了收入,林业走向集约、规模经营。

现在,湖南每年造林面积360万亩以上,林农通过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每年收入400亿元。据初步测算,林农每年林业的纯收入1775元,比2007年增加了2.5倍。

粟明新认为,植树造林是一项长远投资,目前,他在银行抵押贷款1100多万元,但只要能将其中一万亩拍卖出去,就能获得两三千万元资金,林地资源就能转化为资本。“林权改革这项政策确实蛮好的!”

产业发展,带领林农奔向“钱”程

在采访中,周根生也一直强调“政策好”:“县里非常重视油茶产业,把它列为定位为四大产业之一,新造油茶林一亩还可以补助1000元!我就抓住这个机遇了!”

2010年,周根生开始大规模种植油茶。他介绍,油茶树第四年开始挂果,第五六年产量逐步提高,八到十年开始进入丰产期。

“目前,有1000多亩进入丰产期,开始挂果的有3000多亩,其余8000多亩长势良好。”周根生介绍,他还成立了怡悦油茶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形式入股,五五分成。

周根生和记者算了一笔账:进入丰产期,每亩的产值是4000~5000元,除了1000元成本,每亩纯利润3000~4000元。与农户五五分成后,每亩净赚1500~2000元。“种20亩油茶,有好几万的收入!油茶真是个发财致富的好产业!”

湖南省林科院油茶所所长、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陈永忠介绍,油茶是湖南的特色产业,有悠久的栽培历史。2008年,湖南油茶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几年更是成效显著:油茶栽培面积由1800万亩发展到2000万亩,油茶产量由10万吨提高至20万吨,产值由50亿元提升为200多亿元。“油茶产业确实是个好产业,特别是在带动山区林农致富上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未来,周根生计划发展到两万亩的种植规模,对于前景,他信心满满:“如果油茶林全部进入丰产期,预计每年效益有五六千万元。”

“我希望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大家一起来致富!油茶真的是个富民强县的好产业!”周根生反复强调。

无独有偶,湖南西长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双全也是一名致力于带领家乡人民致富奔小康的热心人。

彭双全是汨罗市白水镇西长村人,之前一直在岳阳市从事建筑行业。2010年,他回到家乡,依托丰富的山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花卉苗木、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

“我在外奔波了几十年,现在只想带动家乡人致富。一家两家富不是共同富裕,所有的老百姓都富裕了,才是真正的小康生活。”彭双全说。

目前,公司已流转3200亩残次林和山地,发展红叶石楠、樱花、丹桂等20多种苗木36万株,扦插小苗80万株,种植药材、蔬果600亩。村民将林地和山地流转后,又被返聘到公司上班。

彭罗生今年63岁,西长村廖家滩组村民,在彭双全的公司做园林护理工作。“每年能赚三四万块钱呢!”彭罗生高兴地告诉记者,他以前在家务农,种两三亩水稻、养一两头猪,一年下来,收入只有2万多元。“现在比以前轻松多了!”

以生态农、林、养殖业为基础,西长村着力推进生态旅游项目,引进一家公司,流转土地400亩,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产业,建设水上乐园、拓展训练、果蔬采摘等休闲娱乐项目。“每到节假日,我们这可热闹了!”彭双全说。

在生态旅游的带动下,西长村还有了12家农家乐。吴春燕,就是其中一家农家乐的当家人。

“樱花节的时候,来村里的人像蚂蚁一样多,有时候还招呼不过来!”吴春燕以前在一家麻油厂上班,每天踩单车上班,一年下来,收入只有1万多元,“现在好像天天在过年一样,日子过得也充实!”

在彭双全的带领下,西长村人均年收入由5000多元提高到了16000多元。还解决本村及邻村5000多人就业。

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介绍,近年来,林业厅大力推行各项举措,通过科技投入、改革支撑、产业发展来改变和提升林业产业的发展局面。同时,林业厅还以投入惠民来推进林区小康社会发展,在退耕还林、公益林补偿、造林补贴、油差补贴以及森林防火等方面给予了林区和林农巨大的支持。

什么是“林业人”眼中的小康?“在很多区域,应该是远看像公园,近看像花园,生活在里面是乐园。不止有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更有环境上的,这种三园式的小区域的建成,我认为就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小康!”邓三龙说。

记者手记:“叶子”变“票子”鼓起林农“钱袋子”

曾经,山区林农靠山吃山:把树砍光,勉强维持生计。绿水青山下,掩盖着的是林农对改变贫穷面貌的深深无奈。

近年来,湖南林业部门用投入支撑发展:退耕还林补贴、公益林补偿、造林补贴等政策惠及林区、林农;用科技产生效益:培育优质种苗、推广测土配方、派遣科技特派员等实现科技入户;用改革唤醒沉睡的资源:林权改革让林农获得收入,林地得到流转和交易,林业走向集约、规模经营;用产业实现财富裂变:致富能手发展林业产业,带领广大林农奔向“钱”程……

如今,山区林农依旧靠山吃山。龚学荣点赞:测土配方技术让他的精品苗供不应求;粟明新感叹:“林权改革这项政策确实蛮好的”;周根生算账:种20亩油茶,有好几万的收入……

“叶子”变成了“票子”,鼓起了林农的“钱袋子”,林农奔小康的步伐也迈得越来越稳健!

推荐阅读:

江西上饶:特色林业产业发展迅速

天津:武清试种“神马”菊花成功

福建泉州:林下经济引领“绿色生产力”井喷发展

湖南安化:林下经济花红果硕

编辑: 小白杨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