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赏花经济”在升级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胡相洋 2016/6/13 14:05:46
做产业,充满新活力的花海转型
有人说一成不变的“花花世界”会慢慢疲软人们的眼球,也有人怀疑一拥而上的花海因同质化严重而 “昙花一现”,“一朵花”的新活力该从何而来?花期是有限的,但是一朵花可以嫁接很多产业。在青岛,以花海“做产业”,往往比“卖眼球”来得更多。
除了紧盯市场,卖好产品之外,即墨灵山玫瑰小镇关于“玫瑰花”的产业设想远不止此。在离玫瑰园不远的地方,基建工程已经完工,这个千亩玫瑰园以 “玫瑰+”为产业依托,目前形成了集食用花卉、日化用品、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影视创作、艺术摄影等于一体的生态玫瑰产业链,玫瑰不仅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成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示范样本。游客可以在山庄里品玫瑰花茶,看玫瑰花,亦可以做做玫瑰精油SPA,还能亲手采花炼油。同时,在玫瑰小镇地下,专门修建了一条长999米的地下玫瑰文化长廊,一幅幅壁画讲述了关于玫瑰的故事。地下长廊内,还有数百米的地质科技收藏展,将青岛各地区、山川河流具有代表性的化石,分类建成一个特别的化石展览区。“除了经济效益外,这也将为当地带来‘花海文化’产业”,张元波介绍。
同时,西海岸生态观光园,作为国家AAA级景区青岛华山旅游度假区一期项目,也将目光投向了花海之外的产业。据相关工作人员韩刚介绍,偌大的园区一年四季并不是只有油菜花可以看,还有七彩花坡,占地4万平方米,一年三季花开,四季常绿。除花海观赏区,还有休闲体验区、儿童游乐区、漂流项目等,在主题露营、蒙古包、卡通小屋、火山岩烧烤区等板块,大家可以自己动手体验野炊的乐趣和篝火晚会的热闹,还可以夜宿在梦幻的卡通小屋,全身心融入自然当中。高端休闲项目纷至沓来,看中的正是山村四周的片片花海以及花海之外的潜在效益。放眼西海岸生态观光园一带,杜鹃姹紫嫣红,薰衣草和牡丹花海争奇斗艳,这些精心规划、错时开放的花海资源与山丘相互映衬,成了投资落户的最大“加分项”。
致力于旅游经济研究的青岛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丁金胜说:“‘花海+产业’,从低端的‘卖眼球’,到‘做产业’,正说明我们的花海经济摆脱粗放的经营模式,正在逐步转型升级,而恰恰是这种转型,才让‘一朵花’充满了无限的新活力。”
赏花经济不能“昙花一现”
去城市近郊或乡村赏花,已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形态,是一种潮流,也是一种生产力。“赏花经济”的再发现,是对乡村价值的再发现,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题中之义。
城市人到乡村赏花,是一种 “双赢”。对城里人来说,“赏花”满足了户外休闲、风俗旅游、放松娱乐的需求;对农村人来说,“赏花”增加了收入,扩大了就业,还让农民意识到,农业除了生产农产品以外,还有独特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
从最初的农家乐,发展到 “农业+”,从单一到多元,新农村建设的路子越走越宽。但是,春去春来,终而复始。一成不变的“花花世界”是否慢慢疲软人们的眼球,一拥而上的同质化花海是否面临逐渐缺失魅力,能否放弃农业的主要功能而仅仅依靠“副产品”带来收益,赏花经济能否规避“昙花一现”的尴尬,也向投资及开发者提出了要求。
笔者认为,在保证农业主要产出的同时,可以鼓励农业的多功能经营,但应避免“过了花期就不管”的粗放经营,逐步转型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之路。春有花开,秋有果摘,保障农业的持久性,才是完整的农业文化链条。
推荐阅读:
张新:与多肉植物的“七年之恋”
吕伟斌:独爱高杆月季
李华永:让“玫瑰”为乡愁绽放
河北蔚县:林业经济实现绿利双赢
编辑: 橡皮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