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李营:九次转型打造“绿富美”
来源:长城网 作者:张光明 贺宏伟 邢丁 杨雨熙 冯喆 2016/7/27 11:05:03
当清晨首缕阳光洒在河北滦南,映在李营村成片的蔬菜大棚,泛起阵阵金色“浪花”。仲夏,走进新农村科学发展的样板李营村,笔直的水泥路伸向远方,连接起每一户人家,以及坐落在其间的一座座漂亮的别墅般的两层小楼,一排排齐整的红顶白墙的屋宇。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制建设示范村、全国卫生村、全国文明村等50多块奖牌挂满李营村村委会,无声地见证着这个曾经的全县有名的穷村、乱村,变身成为富裕、文明、和谐、生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发展的样板村。自豪之情洋溢在边领着记者参观,边介绍的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刚的脸上。
“李营村是个有着251户、715口人的小村,以前全村1420亩耕地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结构单一,产量低,人均收入不足300元。”李志刚告诉记者,小村既无资源,也谈不上区位优势。穷则思变。1987年开始,他负重受命在这片贫瘠的盐碱地上做起了致富的文章。通过多方考察,决定将旱田改成稻田,从改变种植结构入手提高村民收入。
变则通。第一年,全村900亩水稻亩产效益达1200多元,收入是往年的四倍多。首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就尝到甜头的干部群众对李志刚更加信赖。从此,李营村不断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种植结构,唱活了“农”字经。29年来,走出一条旱改稻,再到稻菜双茬、拱棚菜、中棚菜、温室棚菜、猪沼菜一体化生态棚菜的发展之路。现在李营村有上千个蔬菜大棚,棚菜生产已经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
有好的带头人,有好的产业,村民的腰包也随着鼓了起来。李志刚告诉记者,现在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可达6万元。而最能证明李营村民日子红火起来的,就是小伙子们不再发愁娶不到媳妇了。“孔子有72弟子,李营有72光棍”,因为贫穷、落后,这里一度以“光棍村”闻名乡里。现如今,“附近适龄的姑娘们,都想着嫁到咱李营。”
而让姑娘愿意嫁过来的原因,不仅仅是这里的富裕,还有这里的美丽。29年来,李志刚带领干部群众,立足于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硬化街道、绿化村庄、美化环境,使这个小村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连记者在这红顶、绿树、红荷、碧湖、凉亭,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居在绿中的环境里,都流连忘返。
只有农民富起来了,真正享受到发展成果,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李志刚介绍,这些年,富裕起来的李营村,农闲季节,秧歌队、广场舞、擂鼓队、篮球队、合唱队纷纷登场,各类培训班接连举办,全村群众被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感染着,村民也从过去的愚昧和无知,快速成长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李营村由贫穷到富庶,由破旧到靓丽,由散乱到和谐,在李志刚看来,都是始终坚持用民主方法集中智慧、凝聚人心的结果。村里每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都交由党员和村民代表进行讨论,一些大事还要召开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充分调动了全村党员群众谋划李营、建设李营的积极性,形成了推动李营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2014年开始,我们拉开了第九次转型的序幕。”李志刚口中关乎李营村未来的大动作就是通过市场调查,他们瞄准了培育高档绿化苗木的巨大发展空间和广阔前景,投资800多万元,在李营及相邻的洪庄、刘道口等村流转闲散土地约800亩,建起了包括榆叶梅、红宝石、金叶榆等十余个高档品种的绿化苗木繁育基地。
站在村委会办公楼的瞭望台,记者放眼望去,看到的是连片种植的万余株稠李、栾树、金叶榆等高档树种。“预计在2年后出苗,除去各项成本后,可获纯利约100多万元。”李志刚说,这也是他最喜欢的来地方,每次工作压力大的时候,站在这里,看到的是他倾尽一生打造的村庄,更看到李营的美好明天,什么都值了……
推荐阅读:
湖北随州:加强银林合作共建现代林业
湖南浏阳:将花木产业发展成景观大道
黑龙江伊春:加快发展苗木产业及相关产业链
江苏宿迁:三台山 有美景更有“钱”景
编辑: 橡皮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