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营之道 >> 正文

泰顺唱响“绿色致富经”

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2016/10/19 16:39:50

进入10月,泰顺竹里畲族乡村民黄克荣的民宿来客络绎不绝,他急着想进行扩建。因为一笔账算下来,他今年1月投资300多万元打造的“居竹屋”民宿,回本速度远超原先的预计。

“流水桃花西塞隐,茂林修竹山阴路。”走进竹里畲族乡,一幢幢具备鲜明畲族元素的楼房错落有致。门前是潺潺流水,屋后是巍巍青山,宛如世外桃源的景象令人流连忘返。

声名鹊起的品质民宿,装扮一新的畲家民居外墙,在朋友圈掀起转发热潮的彩色水稻……这些都离不开特扶资金的支持。“正因为特扶资金,这里的旅游业才有了源源不断的活力。”竹里畲族乡相关负责人说。四年前当地难见游客,如今这里接二连三办起民宿,民宿经济户均创收约3万元。

这只是特扶资金在泰顺全县使用效果的一个缩影。截至今年2月底,该县特扶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7亿元,完成6年投资计划的92.4%。

搬迁下山、产业转型、环境提升……伴随着特扶资金的一次次“精妙使用”,杠杆放大作用充分显现,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泰顺农村居民纯收入2011年起分别为7221元、8162元、9158元、11739元和12973元,平均年增长率13.4%;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起分别为6228元、7355元和8886元,平均年增长率17.2%。

搬迁脱贫 “特扶”打头阵

时尚洋气又不失畲乡气息的住宅楼,优雅的环境,健全的设施……位于泰顺司前的畲族风情园,并不亚于城里的高品质住宅区。房子的主人,却是一群长年累月在山间劳作的村民。

“新家120多平方米,厨房、客厅、主卧、客卧一应俱全,距离县城只有十来分钟的车程。”泰顺司前村民老杨说,全家住上了以前做梦都不敢想象的好房子。环境变了,心情好了,生活更有盼头了。

地处泰顺北部的司前畲族镇,曾因“一镇带三乡”、整乡搬迁、跨区域人口集聚的模式,塑造了山区城镇化的新样本。如今,司前建成区人口达到1.45万,城镇化率75%。司前畲族风情园一期工程总投资1.1亿元,项目于2013年开工建设,2015年6月底完工交房,已有200多户村民购房安居。他们或来自当地偏僻山区,或来自珊溪库区,而今享受着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发展“红利”。

把高山远山区、水源涵养区、重点地质隐患区等地方的困难群众,搬迁到有生存条件、利于发展的地方,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居住、交通、通讯、就医、就学、就业等生活环境,通过“挪穷窝”实现“拔穷根”,最终脱贫致富。泰顺搬迁帮扶近年来共投入特扶资金3870万元,动工兴建无区域生态移民区等异地搬迁项目35个,实现搬迁1513户5173人。调出特扶资金5325.25万元用于抗震安居工程建设,项目涉及5个乡镇65个村,搬迁安置受灾农户5300多户、15900多人。

据了解,泰顺县村民下山能享受低价购房,主要得益于特扶资金的使用以及近年来该县出台的下山移民、抗震安居等补助政策。例如,司前畲族风情园小区的房屋按照综合成本价2750元/平方米销售,农户除了享受下山移民、抗震安居补助政策,可办理银行按揭贷款,每位还能获得5600元特扶资金补助。考虑到农户的需求,该小区提供了70、90和120平方米三种套型供选择。房子政府建、购房成本价、下山有补助、银行可按揭,才让过去苦于没钱买房的村民住上了新房。

新址安家 “特扶”断后忧

让刚下山的村民更好地融入,让已经在山下生活的村民更有归属感,完善配套设施是关键。

汽车穿过一座座大山,只见一片平坦开阔地上,司前畲族镇幼儿园让人眼前一亮:塑胶跑道的大操场、童话般的校舍、铺着实木地板的教室、种类繁多的玩具设施,以及巧妙融入课堂的畲族元素……

儿子在县城罗阳一所知名幼儿园内上学的虞女士,参观完这所乡镇幼儿园后接连感叹,和县城幼儿园相比,这里各方面都毫不逊色。

近年来,泰顺抢抓省市特扶机遇,认真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快速推进“一镇一公办幼儿园”建设,全面统筹“资金、师资、建设”等资源,筹集资金1亿多元,一次性规划,在全县中心镇按省一级幼儿园标准建设公办幼儿园。司前畲族镇幼儿园是泰顺县率先投入使用的中心镇公办幼儿园。

办园过程中,该园结合地域文化优势及传承的责任,收集了具有幼儿教育价值的畲乡民间文化资源,以民间游戏、民间美术、民间歌舞、民风民俗等为基础,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游戏的乐园、教师幸福的家园、家长放心的校园。司前畲族镇幼儿园也因此三年实现“三级跳”,一跃成为泰顺“最年轻”的省一级幼儿园。当地适龄儿童家长,不但不用将孩子送到县城罗阳就读,有的还把已经在罗阳就读的孩子接回司前就读。

泰顺县实验中学是另一所受益于特扶资金的学校。“建设资金1.485亿元,其中7700万元来自特扶资金,如果没有特扶资金,学校根本不敢开工建设。”该校校长赖志国说,除了校园建设,学校花在宿舍热水供应系统的30万元,以及电线改造的20万元,全部来自特扶资金。

除了教育,为了优先保障搬迁困难群众就医、社保等,提升其获得感,在“新家”安居乐业,近年来泰顺对搬迁安置点的医疗、市场、交通、环卫等社会公共服务进行科学统筹。投入1.18亿元,大力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县人民医院、120医疗急救体系,基本完成县中医院迁建工程;投入2.7亿元,建成农村饮用水、防洪水利等项目254个,全面铺开中心镇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两张网”建设;加强通景公路、城关森林公园等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强化造血 “特扶”辟新路

配套设施完善了,可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村民的“吃饭”问题又该如何解决?泰顺抢抓省市特扶机遇,把村民的“造血”功能充分予以强化,让低收入村民获得稳定收入来源的同时,更赢得社会的尊重。

对“搬家不搬田”的村民,泰顺推进以土地流转、山林流转、统一委托管理等形式对承包土地、山林的资产进行管理。

2011年5月,包括薛锦松在内的十多位薛内村在外泰商发起成立了温州瑞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本村及周边村庄7000多亩土地流转至公司名下统一经营。经过五年的发展,目前公司种植油茶基地4000余亩,茶叶基地200余亩,猕猴桃、杨梅等水果基地650亩,带动周边300多名村民就业,并注册了“瑞雪宝”商标。

薛内村“泰商引领、全民入股、村企合作”的创新社会帮扶机制“瑞雪模式”,建立起“租金+工资+红利”的三重收益。一个村民前往公司帮忙,一天能拿到200元左右工资。2013年底,公司第一次分红,让所有入股村民实现了土地“回本”。而今“每月初领工资,年终有分红”,薛内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而在2010年,当地还是个低收入农户多达60户、村民人均纯收入仅5730元的帮扶重点村。

打通薛内村及周边村庄发展“任督二脉”的正是特扶资金。在薛内村杨梅园、茶园、油茶园……借助特扶资金铺设的水泥路 ,可以供农用拖拉机自由穿梭。马达突突声不断,深山不再沉寂。这个位于三魁镇的小村庄从没有像今天这么充满生气。

眼下的薛内村,随处可见繁忙的施工景象,村里建了不少新房,村民以前绞尽脑汁往城里挤,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乡创业。其中,投资1200多万元建设的温州市目前最大的油茶加工厂已进入试运营。该加工厂可消化泰顺全县8万亩油茶,第一年产值预计可达亿元。

在泰顺,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习惯在家门口上班拿工资。培育118个规模来料加工点,新增厂房1.78万平方米,提供低收入农户就业岗位2373个,增加从业人员收入1万元以上。一连串数字背后,推手正是1330万元特扶资金。

泰顺引导帮助困难群众创业,给低收入人口开辟一条创收之路,在政策扶持、信息咨询、融资服务、手续办理、平台渠道等方面加大向困难创新创业群体的倾斜,帮助他们自强自富。

“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扶持基地面积4万余亩,带动低收入农户1.3万余户,全面完成消除“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通过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毛竹、水果、中药材、油茶、高山蔬菜等六大特色主导产业,2015年农业总产值达10.6亿元。2015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973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多。

“盘点”泰顺特扶工作

实施科技帮扶:投入2970万元,推广农业优良品种、适用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高产高效农作模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农户脱贫致富的步伐,如竹里科技孵化园等。

实施产业帮扶:投入资金1.08亿元,重点围绕全县141个帮扶重点村实施“项目+基地+合作社”发展模式,改造和建设一批特色农林产业基地,如“三杯香”茶叶基地等。

实施金融帮扶:加大金融帮扶力度,累计提供帮扶小额贴息贷款4.2亿元,帮扶农户1.72万人次;深化农村金融帮扶机制创新和建设,全县帮扶资金互助组织累计达107个、会员7116人,如县、村扶贫资金互助会等。其中低收入农户会员2545人,累计发放借款近1亿元、7825人次。

实施卫生和社保帮扶:为低收入农户基本生活构筑安全网,将低收入农户纳入低保范畴;投入1694.918万元,对全县34968名低收入农户实施医疗特别救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补助,如低收入农户医疗特别救助等。

实施教育帮扶:对2318名低收入农户家庭学生的食宿、交通费等进行补助,对754名低收入农户家庭学生实施教育特别救助,完成73所中小学直饮水工程、热水工程建设。

推进精准特扶三大招:

县领导直接挂钩

滞后项目随时问责

各特扶项目由1名县领导联系挂钩,1名责任单位分管领导负责,组成特扶项目推进小组。通过定期举办特扶业务培训会,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特扶“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集中力量对特扶滞后项目进行攻坚,实行半月一排名一通报,并召开现场问责会。

严格联审把关

未达标一律不予列入

组织有关单位专家组成特扶项目前期联审小组,对申报项目进行准入联审,前期工作未到位的,一律不予列入特扶规划和年度计划。项目通过联审后,在媒体上进行公告,广大干部群众共同监督。县特扶办联合县考绩办发布项目进展情况通报。

强化绩效考核

奖惩分明

每一年度根据特扶工作考核情况评出6个先进单位和若干名先进个人进行奖励,先进单位给予50万元工作经费奖励。对特扶工作不力的单位给予全县通报批评、取消该单位评优及干部评先资格等处罚,项目实施涉及的村、企业、合作社、个人,三年内不安排农口项目。

推荐阅读:

南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农增产增收

江苏“黄金梨”错峰上市助农增收

滁州做强林产业增绿富民

绥棱"东风紫"托起职工致富梦

编辑: 梧桐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