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茂旗石宝镇农民脱贫致富有门路
来源:包头日报 作者:孙美霞 2016/10/27 16:16:16
收割机隆隆作响,紫红色的藜麦田在微风中荡漾着麦浪。站在田地里的赵三云掂量着饱满的麦穗,不无感慨地说:“去年我在这片地上种的是葵花,可是由于病害,基本是白种了,没想到今年改种藜麦和籽瓜能有这么好的收成,看来这回是种对了!”
赵三云是达茂旗石宝镇坤兑滩村的种植大户,近年来,承包了村里的200多亩耕地。过去,他一直以种植葵花和马铃薯为主,可是由于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这两年葵花种植病害加剧,葵花产量逐年下降。去年,他家的100多亩葵花基本绝收。事实证明,葵花已完全不适应在这个地区再种下去了,如果全部种马铃薯,又存在产量过剩销售难的风险。来年该种什么,成了摆在赵三云眼前的一道难题。
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村委会引进两种全新的种植作物——藜麦和西葫芦籽瓜让大家试种。这两种作物都是村委会经过多方考察适合在当地种植且经济效益好的品种,并以农户+公司的形式引进,公司春季提供籽种,秋季回收订单,同时还提供技术人员指导农民种植,可以说给农户提供了从种植到销售全方位的保障。看到这个机遇,赵三云毫不犹豫地与公司签订了藜麦和西葫芦籽瓜各100亩的种植订单。
春种秋收。不出所料,赵三云200多亩藜麦和西葫芦籽瓜都喜获丰收,藜麦亩产400多斤,西葫芦籽瓜亩产200多斤。按照合同规定,公司将分别以每斤5元和7元的价格直接进行回收,算下来,赵三云今年这200多亩地的纯收入稳稳上了20万,比去年翻了一番还多。
“面对葵花已经不适宜在这个地区种植的现状,镇里提出了调整种植结构,改变单一种植模式,于是我们坤兑滩村委会经过多方考察,今年引进这几个新品种作物进行小范围推广种植,藜麦一共种了720亩,西葫芦籽瓜360亩,全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种植大户带头示范,农民们见到了效益,明年我们的种植面积肯定还会继续扩大,能够带动更多的农民实现增收。”坤兑滩村党支部书记蒙俊恒信心十足地说。
据蒙俊恒介绍,今年,坤兑滩村还从山东引进了一种叫做辣根的作物进行试验种植。辣根同样是一种适合在当地种植并具有广泛食用和药用价值的作物。试种同样取得成功,同时村委会也与公司达成协议,明年将在本地建厂发展辣根种植加工产业。“有了这些特色产业,才能从根上让农民脱贫致富!”蒙俊恒说。
在石宝镇调整种植结构思路引导下,距坤兑滩村不远的红山子村今年也搞起了特色种植产业。
按照“党支部+合作社”的发展模式,该村种起了被喻为“植物黄金”的黑枸杞。之所以被予以黄金的美喻,是因为黑枸杞每斤售价能达到近万元,十分昂贵,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作为坤兑滩村二愣子种植合作社主要负责人的樊二海,自行投入30多万元从青海一家公司购进了12万株黑枸杞幼苗进行试种,种植面积150亩。据他介绍,黑枸杞今年种植,明年开始初见成效,每亩产量可达到50到100斤,到后年,产量就会稳定在150到200斤。“这是一种新品种,如果我种植成功了,再带领大家一起种。我相信这绝对是能带领我们全村走向致富的一条新路子!”樊二海自信满满地说。
有了新思路,带来新发展。走进如今的红井滩村,农民已经不在自家地里劳作,而是都到自家门口的公司打工,每日可以领到工资,农民摇身一变成了工人。原来,2015年,红井滩村引进了北京天创公司,这家公司流转了整村5700多亩土地,进行中草药和马铃薯种植。中草药的种植需要大量劳动力,因此,当地农民一边收取公司土地租金的同时,一边还可以到公司打工。村支书栗天喜给大伙儿算过账,为公司打工的收入不仅比自己种地要高,而且稳定没有风险。到目前,公司已经吸纳当地不同年龄段劳动力600多人,平均每户至少有1人到公司打工。
四十多岁的张月旺由于掌握一定的种植技术并能操作农用机械,被公司聘用成为长期工,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每月可以领到3500元的工资,同时公司还为他交了三险。与此同时,他的妻子一年中也有近六七个月的时间在公司打工,以日结制的方式每天能领到150-170元工资,全家一年从公司获得的收入就能达到6万多元。对于如今的生活,用张月旺自己的话说:“可比过去种地强得多了!”
调整种植结构,关键就是要找对找准适合当地并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产业。坤兑滩村、红山子村、红井滩村,他们可以说是达茂旗在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代表。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一股推动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的浪潮已经涌来!
推荐阅读:
安徽:菊花成农民增收重头产业
河北隆尧:调整种植结构助农增收
浙江:低产柑橘林变身艺术风景线
浙江淳安用新科技除山核桃产业“痛点”
编辑: 梧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