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吴一华:马杭菊最后的坚守者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小明  2016-11-18 15:07:31

文笔夕照、南田金苑、绿牡丹……在刚刚结束的青枫公园菊花展上,一年一度的精品菊展赚足了市民的眼球,300多个品种的精品菊花让前来游园的市民流连忘返。其实,每年青枫公园菊花节精品菊花展台上的上千盆精品菊花,都是出自65岁马杭老人吴一华之手。菊花曾经是马杭一张响当当的名片,但随着时间推移,这张名片如今正在逐渐褪色,吴一华作为常州唯一的中国菊艺大师,也是马杭菊花最后的坚守者。

吴一华的菊花园里的菊花有300多个品种

每种菊花的脾气性格,他都一清二楚

吴一华的菊花园在三勤生态园的深处,记者七拐八拐后终于找到了这个从外面看有些荒的菊花园。但走进去一看,却是和外面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菊花立刻就映入了眼帘。

这里是常州品种最多的菊花园

已经和菊花打了30年交道的吴一华正在打理着他的菊花,“这些剩下的都是‘残兵败将’,漂亮的精品我都送到青枫公园给大家观赏去了。”吴一华一面打理菊花一面告诉记者,他的这个菊花园种植规模不大,只有不到4000株菊花,但是菊花品种却是常州最多的。目前菊园里种植了300多个菊花品种,是吴一华这么多年种植菊花,精选出来的优秀品种。品种里不仅有绿牡丹、十丈珠帘、墨荷等中国传统名菊,也有以国华、泉乡等命名的国外优秀菊花品种,还有南田金苑、文笔夕照等近十个常州本土菊花品种。吴一华说,他一直努力在建立一个菊花的种质资源库,把各个品种菊花的母本都保留下来,“特别是我们常州本土的菊花品种,虽然我尽力在抢救,但还是有很多都已经消失了。”

每天至少12个小时在服侍菊花

如果说菊花是最难“服侍”的鲜花之一,一点不为过。“菊花是一种很娇贵的花,种植菊花很辛苦,而要想把菊花种好,更是一天都不能离开你的视线。”每天早上7点不到,吴一华就会来到他的菊园,开始料理他种植的菊花,每天要有12个小时以上和菊花待在一起。

“6月份之前每天只要浇水、拔草、施肥,还算比较轻松,但从夏天开始就会比较辛苦了。”吴一华告诉记者,夏天是菊花扦插和上盆的时候,他每天要把母本上长得比较好的菊花扦插到大棚里,再经过十多天的悉心呵护后,将成活的菊花移栽到花盆里。“3000多盆菊花,都是我自己一个人顶着夏天的大太阳一手一脚种出来的。”

不过这还不是最辛苦的工序,对于种菊花的人来说,最累人的还是要属摘侧芽环节。吴一华顺手端来一盆菊花,指着枝条上新长出来的嫩芽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每一盆菊花的花都开得大、开的美丽,就要保证所有的营养都输送给这朵主花,所以所有新长出的嫩芽或者花蕾都要他找出来并摘除掉,“到了九十月份,这些侧芽和侧蕾长的很快,我每天都要把3000多盆花逐个检查并进行摘除,经常一摘就从早上一直干到半夜。”

种植菊花不仅辛苦,还很难种。每一种菊花都有自己的脾气,对光照、土壤湿度、温度等等的要求各不相同,往往其中一个条件稍不符合,开出来的花就不一定会漂亮。“就说这盆绿牡丹,它需要阳光但不能暴晒,而且雨水不能多,所以前一段时间我一看天要下雨,赶紧把它端到大棚里有光照射的地方,否则很可能就会死掉。”吴一华对他菊园中300多种菊花就像自己的孩子一般,每一种菊花的脾气性格,他摸的可是一清二楚。

种菊花第二年,全国菊花状元就亲自登门拜访交流

在2007年,吴一华被评为中国菊艺大师,获得这个殊荣全国只有15人,不过说起自己种植菊花的经历,吴一华自己都不禁一笑。

吴一华说第一次种菊花是在1986年,当时菊花种植已经在马杭地区非常盛行,吴一华也在自己家的地里专门辟出了一块种植菊花,“我以前在家里种菜种的不错,我第一年种菊花的时候就把菊花当菜种了,结果第一年就在马杭当地的农民菊花展上几乎包揽了所有大奖。”第一年种植菊花参加菊展就让吴一华一战成名,在当地甚至是周边城市都小有名气,但他没有就此原地踏步,他知道自己种植菊花是“野路子”,要想种好菊花专业知识还是少不了的。

吴一华专门买了许多菊花种植的书籍回来研读,等到第二年的时候,他种植菊花的技艺又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一年吴一华就自己走出马杭,在常州工人文化宫的广场上举办了一次自己的菊花展。活动规模不大,只展出了几百盆菊花,但受到了很多市民的好评,甚至连当时知名的全国菊花状元赵永根也慕名前来赏菊,并在观看了吴一华的菊花展后,亲自登门和吴一华探讨菊花种植的技艺。

此后,他种植的精品菊在全国菊展中屡获大奖,成为中国花卉界的知名人士,他种出来的“案头菊”更有着全国菊展“三连冠”的光辉历史。

马杭菊花曾享誉全国

但如今坚守者寥寥无几

“我种植菊花的成功是和我们马杭当时种植菊花的氛围分不开的。”对于马杭菊花昔日的盛景,吴一华依旧历历在目,而面对如今日渐衰退的马杭菊花产业,这位中国菊艺大师对今后不免多了一份担忧。

技术高产量大,马杭菊花走红全国

他告诉记者,1981年的时候,马杭种植菊花的人已经很多了,一些爱好种菊的农民并不满足只是将他们精心栽培的菊花留在自家的地里,而是自发地组织起有规模的赏菊活动,吸引了当地上万群众,并自此一发不可收,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固定菊展。马杭的菊花过去盛极一时,1987年马杭将每年的11月12日定为“马杭菊花艺术节”。后来随着菊花节规模越来越大,种菊的队伍也越来越大,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植菊花,巅峰时期,马杭菊花拥有年产60多万盆的规模。

吴一华说,当时马杭的菊花不仅产量高,而且马杭人种植菊花的水平也很高,种植的菊花品种由最初的10多个发展到500多个。“当时种植菊花的马杭人很是钻研,种植新技术、菊花新品种他们都敢于尝试,像绿云、绿衣红裳等许多栽培难度较大的传统名菊,当时在马杭几乎每个人都能种的有模有样。”

常州市园林局风景园林处处长戚维平介绍说,由于产量大、品质高,马杭成为苏南地区最大的商品菊花供应基地。随着马杭菊花名气越来越大,多家媒体争相报道马杭的“菊花现象”,中央电视台更是在“神州风采”栏目中播出了马杭菊事的专题片,甚至朝鲜、日本、新加坡等一些国家的国际友人也慕名而来。当年的马杭菊花,俨然已经成为了马杭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并以“菊花之乡”的美誉闻名全国。

马杭菊花日渐式微,坚守者已经寥寥无几

不过可惜的是,马杭菊花这张名片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了。“现在马杭这地方已经基本没有人种菊花了,即使还在种的也都是以种植商品菊为主。”吴一华说,过去他所在的马杭凌道村种植菊花很有名,全村2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植菊花,南京、无锡、浙江等地的花鸟市场都到这里来收菊花,但现如今,凌道村连吴一华在内种植菊花的只有6户人家了。

“种植菊花很辛苦,但种菊花的经济收益越来越低,种菊花的地方越来越少是很多人放弃种菊花的原因。”戚维平说,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马杭片区历经青洋路高架、城东工业园、安置房等征地项目,土地越来越有限,菊花种植也就缺少了空间,同时菊花生长期很短,不适合进行专业生产,所以当地农民并没有走上菊花产业化发展之路,种植规模也就自然而然地减少了。对此吴一华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现在即使还在种植菊花的人也都是种植的商品菊,因为商品菊相比品种菊种植难度更低、管养更容易、成活率更高。“种植品种菊的现在整个常州应该也只有我一个人了,还在坚持种植菊花纯粹是个人爱好,如果哪天这块地没有了我可能也不会继续种下去了,但不知道这么多菊花品种,特别是我们常州本土的菊花品种有谁能延续下去。”

推荐阅读:

听大学生村官讲创业故事

石柱中益:土家老人迷上苗木盆景

毕晓颖:只要对农民有帮助就有意义

刘发勇:从卖花木,到“卖”风景

编辑: 小白杨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