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坤:把金银花做出了大名堂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王瑞红 2017/3/22 15:41:46
3月8日,在北京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平邑县地方镇九间棚村党委书记刘嘉坤,在他所住的宾馆房间内整整齐齐地摆放了几十盒金银花。这几年,每次前来北京开人大代表会,他都会带一些产自本村产业园和金银花基地的金银花,向代表们展示和宣传家乡的优质金银花品种。
为让金银花真正变成“金花”,近年来,九间棚村与一些制药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已形成以“良种选育、推广种植、干花购销、药品食品研发生产”的全产业链。同时,该村还收购了几家制药企业,进一步拓展了金银花的下游产业延伸。现在,该村正在和有关机构研发以金银花为原料的新药,一旦研发成功,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非常令人期待。
金银花,又名忍冬。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是有名的中草药材。
山东省平邑县是全国闻名的“中国金银花之乡”,已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尽管当地种植已久,但该村金银花的种植规模一直没有扩大。从小就与金银花打交道的刘嘉坤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
据刘嘉坤介绍,金银花品种花蕾较小、采摘烦琐,要想产业化发展,首先就要优化品种。于是,刘嘉坤发起成立了平邑县九间棚农业科技园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徐常青博士合作,于2003年共同培育出首个优良品种“九丰一号”。该新品种花蕾比原有品种大了60%,药效成分提高了30%,亩产量提高1.5倍-2倍,采摘工效也提高1倍-2倍。权威鉴定发现,新培育的金银花品种主要成分木犀草苷含量达0.16%,绿原酸含量达3.9%,远远超过现行《中国药典》规定的绿原酸含量不得少于1.5%、木犀草苷含量不得少于0.05%的标准。
近年来,随着金银花开发利用的突破性进展,药用量连年增加,在日用化工和保健食品等领域的需求也急剧增长,市场供不应求。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刘嘉坤发现,仅靠传统自建基地进行种植的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只有组织更多的种植户来种植金银花,才能分享金银花带来的巨大财富。于是,刘嘉坤开始向当地种植户免费推广种植,还将当地农民组织起来,进行技术辅导,同时收购农民鲜花,通过合作社将金银花干花销售给医药企业。农户种植积极性非常高,几乎未做任何推广,九间棚集团就收到众多种苗、金银花的订单。
九间棚村种植的金银花市场行情虽然已经很好了,但刘嘉坤并没有停下优化金银花品种的步伐,采花难题依然制约着产业规模化。由于金银花在采花期需每天采摘一遍花蕾,稍有耽搁便会开花凋谢,盛花期每天每亩需要3人-5人采摘,非常耗费人力。一旦遇到连天阴雨,晒出来的金银花不仅会发黑,还会损失80%左右。为了解决此难题,几十位专家历经13年的努力,于2015年初选育了金银花种苗“北花一号”。该新品种既保留了传统品种大毛花的抗旱、耐寒、耐瘠薄、耐盐碱等优点,还延长了采摘期,花蕾可长达10天-15天不开花。经中国医学科学院等机构鉴定,“北花一号”的绿原酸含量为3.20%,木犀草苷含量为0.096%。
九间棚村在依靠金银花种植奔向小康生活的同时,刘嘉坤还有更远大的目标,就是让能种上金银花的地方都有他们的基地。于是,九间棚村近几年走上了扶贫之路。目前他们的金银花在新疆已经发展到3000亩,在云南发展到近5万亩。
推荐阅读:
The Bouqs Company:鲜花速递服务获2400万美元C轮融资
“花际”想从多场景定制打造“时尚 高端”日常鲜花消费品牌
金茂丹:“80”后携太空种子返乡创业 小小芍药“上天入地”
西畠清顺:富二代活成了农夫 堪称日本最会玩的匠人
编辑: 牡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