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营之道 >> 正文

内蒙古包头:万亩林果“摇钱”乡村旅游致富

来源:包头日报  2017/10/20 13:30:16

土右旗沟门镇西湾村自古就盛产大杏、李子、苹果、樱桃等水果,素有“瓜果之乡”之美誉。但长期以来,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造血”功能不强,严重制约了村内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在“456”工作法包联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充实壮大,西湾村采取林果采摘、苗木培育和文化旅游三步走,村集体经济年稳定收入突破80万元,并先后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自治区级生态文明村和自治区级美丽宜居村等荣誉。

2013年起,村党组织主动谋划,结合当地区位和旅游资源优势,在多次征求村内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组织“两委”班子成员外出学习考察的基础上,确定了以林果产业和乡村旅游为主的产业发展思路。争取到政府扶持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100万元,注册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任总经理的包头市水涧沟门生态旅游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西湾分公司。

流转经营 让果农的土地“转”起来

村党组织带头动员农户转变传统种植观念,引导大雁滩果树专业合作社通过反租倒包、租赁承包、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将分散在农民手里的500亩土地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回来,并对村民自主经营的9200亩林果地统一规划管理。先后争取到林业部门经济林补贴130万元,引进了油桃、俄罗斯海红果等20余种果品种类,建成2300亩的果品改良基地。通过注册品牌、统一包装销售,果品价格由过去的每斤1元增加到2.5元,亩均增收1100元,流转土地每亩纯利润达到了600元,利润的50%返还村民后,村集体经济每亩收益300元,仅此一项,村集体就收入15万元。

盘活资源 让“趴窝”的资产“活”起来

在打响了发展集体经济的第一炮后,村党组织从村内常年闲置的集体土地和废弃场所下手,乘着大雁滩风景旅游区的“东风”,由旅游文化公司牵头,利用村内1500平方米闲置的旧供销社后院,开发建设了“畅园”旅游休闲区,26家特色小吃商铺每个年租金5000元,所得13万元收益全部归村集体支配。同时,引进企业建设占地15000平方米的滨河山庄,营业额300余万元,村集体每年收取土地租金17万元。以60亩集体土地入股,引进一家酒业公司和旅游开发公司,在景区建成“蒙古大营”餐饮区、“水涧沟门度假村”、绿色生态停车场和供游客住宿的景区“树屋”,形成了集吃、住、游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村集体每年分红收益13万元。

回租倒包 让闲置的民房“火”起来

紧接着,村党组织“盯上了”村内的沿街门脸房和常年闲置的农户院落。2016年,旅游文化公司以每户3000元的价格,租赁了户主常年外出务工、长期无人居住的14户农户院落,争取旗政府旅游发展基金65万元,对院落重新装修,打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宿小院,由旅游公司统一经营,每个民宿按680元/每天收取住宿费,年接待游客2300余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6万元。

村民的钱袋子鼓了,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

推荐阅读:

新疆墨玉县:长出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江西林下经济成为绿色富民产业

山东威海:小植物成就大产业

辽宁盘锦:鹤乡农村花木增多了 村庄更美了

编辑: 牡丹花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