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营之道 >> 正文

云南下麦庄: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刘慎元 杨劼 陈应发 高立鹏  2017-12-6 15:42:25

下麦庄,在澜沧江边的高山上,它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窑镇最偏远的一个山村。这个小山村通过退耕还林实现生态逆转、命运改变的故事,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了生动的注脚。

砍树换钱拔不掉穷根

下麦庄最高海拔2600米,全村100余户人家,四五百口人,彝族、白族占了70%多。过去没有电,不通路,村民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村民说,因为山高坡陡,山羊在山坡上寻草吃,掉下来摔死摔伤的事也时有发生。

村民到山下赶集市,天没亮就出发,也只能赶个集市的尾巴,用山货换点盐巴辣子钱,再转身往山上爬,天黑才能摸进家。由此,山下人便笑称他们为“后背山人”。“后背山人赶街慢慢来”也成为当地俗语。

山里人没有别的生计来源,只能在陡坡地里刨食,种点包谷、小麦、蚕豆,一年到头,肚子都填不饱,下麦庄成了瓦窑镇最穷的一个村子。

穷得实在过不下去了,村民把最后的希望放在了山头的那些树上,砍了拖到山下,多少能卖几个钱,祖辈留下来的那片林子,很快就被一砍而光。但砍树换钱,并没有拔掉穷根,反而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引来更多的生态问题。

“那时,山上树没了,山洪、泥石流反而多了,庄稼、房屋常被卷走,村民生命安全也受到极大威胁。” 下麦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学贵回忆说,“生态破坏了,最后连生存都成了问题,下麦庄一度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退耕还林带来大转机

2002年,国家退耕还林的春风吹到了下麦庄,给村民带来了绝处逢生的大转机。

“那可真是及时雨啊!退一亩地,国家给补300斤粮食、50块种苗费,还给20块零花钱,这个政策就好像是专门为我们村设计的,太周全了!”下麦庄村老党员先德祥说,“山上种包谷,一亩地能收200斤就不错了。退耕还林,吃饭问题解决了,村民天天跟着杨学贵上山种树,干劲别提有多足了!”

那时,杨学贵还是村委会主任。此前,杨学贵也曾上山砍过树,还到外地倒腾过木材生意,赚了些小钱,但他总感觉,这是一种“罪过”。后来,他回到村里,承包了一片荒山,天天在山上栽树还“债”。

退耕还林后,他又带领全村人一起漫山遍野地栽树,把过去砍树的地方全造上了林子,他说这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退耕还林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下麦庄必须乘势打一场翻身仗。”见过世面、精于算计的杨学贵和村里人合计,从山外请来专家,对全村土地利用做出规划,高山和陡坡种上生态林,缓坡种经济林,建核桃园,搞起了 “林+粮”“林+菜”“林+草”“林+药”的种植模式,在核桃树郁闭以前混种矮秆农作物小麦、蚕豆等;核桃树郁闭以后套种耐阴植物黑麦草、魔芋,采取林牧结合的经营模式,家家户户养殖黑山羊,而且由传统放养改为厩养,在核桃林下种植黑麦草供山羊食用,羊粪用于反哺核桃,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复合经营模式。

合作社牵头打造品牌

为培育和打造市场品牌,2014年6月,下麦庄成立了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01户,占全村农户数的95%。

下麦庄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合作社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科学管理、统一采收销售,有效解除了农户对核桃烘烤、销售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市场风险防范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了合作社、农户共赢。2016年,下麦庄被国家林业局评为“第二批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

合作社办还起了“枣夹核桃”加工厂,生产了核桃油、核桃干等系列产品,注册了“云庄核桃”“枣夹核桃”商标品牌,并在电商平台成功上市。

下麦庄原生态核桃产品一经上市,就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上海一家超市老总对杨学贵表示,下麦庄的“枣夹核桃”他们超市一个月订购10吨,成都一家超市也表示,一个月要5吨。

在11月13日闭幕的2017云南o昆明核桃博览会上,下麦庄核桃合作社系列产品初闯博览会,就一举拿下银奖。

下麦庄大学生村官李智娜告诉记者,下麦庄的核桃在展会上很受欢迎,昆明市一位老奶奶曾在保山端阳花街品尝过枣夹核桃,觉得特别好吃,但是吃完后又不知道在哪儿买,11月11日,她带着老伴逛博览会,偶然发现了云桩枣夹核桃,如获至宝,激动地拉着李智娜的手说:“终于找到你们了!”这次,老人家一下买了20袋枣夹核桃、5斤云桩核桃仁,还加了微信,要了名片,她说:“吃完后还要找你们买。”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前些年,当地政府考虑到下麦庄村民住得太高,山上交通不便,动员村民整体搬迁到山下,但村民没有一个愿意的,他们说:“最穷的时候都没想过下山,现在政策这么好,我们一定能在山上建好自己的窝。”

凭着山里人特有的那股倔劲和韧性,下麦庄人坚持不懈地退耕还林、架电修路、通水建校、发展生态产业,把过去一度破坏的生态重新恢复成美丽家园,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今天,当人们从盘山公路驱车来到下麦庄,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远山森林茂密,公路两旁核桃园一坡又一坡,山腰间一幢幢小洋楼绿树掩映。

通过十多年的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下麦庄村有林地面积达到25115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2.3%,高出隆阳区36.8个百分点,发展核桃8500亩,户均80亩,人均18亩,全村户均收入5.76万元,人均年收入从退耕还林前的不足千元增加到1.32万元,过去有名的贫困村一跃成为瓦窑镇25个行政村中人均收入最高的“明星村”,成为创建和谐美丽乡村一个生动鲜活的样本。

“以前,村里的老党员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党员,因为穷呀,带不起这个头!如今不一样了,我们富起来了!” 在老党员先德祥的院子里,谈起下麦庄的变化,他感触最深,“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村的变化就是最好不过的例证。”

国家林业局退耕办调研组最近探访下麦庄,调研组认为,下麦庄村民抓住退耕还林机遇,以生态修复为突破口,通过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发展核桃等生态产业,组织专业合作社打造市场品牌,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和优美生存空间,实现了乡村精准脱贫、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是边远山区乡村振兴的好模式、好典型和鲜活样本。

推荐阅读:

常州金坛:杨梅树下种菊花 助农增收效益高

南宁青秀:林下经济助推脱贫攻坚

2017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预计突破7万亿 带动108万人脱贫

内蒙古:治沙增绿 富民兴企

编辑: 牡丹花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