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祝文斌:盐碱地上书写绿色传奇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许世鑫 许虎 沈海萍  2018-5-7 15:52:39

这里曾经是沿海滩涂,经过造林人的不懈奋战,如今已筑起万亩“绿色长城”!

这里曾经是芦荡茅草,经过务林人的科学种植,如今已建起万亩“绿色护堤”!

这里就是成立于2014年、规划面积1万亩的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沿海林场。截至2017年6月底,林场已完成成片造林1万余亩,主要栽植中山杉、白榆、金丝柳、水杉、刺槐、女贞6类耐盐树种,建设4条道路景观带,建成苗圃200亩。这些喜人的成果与林场场长祝文斌3年的努力付出分不开。

祝文斌,一名退伍军人。当年在军营,因工作出色,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两次荣立三等功。脱下戎装的他,始终展现军人刚毅、拼搏、奋进、争先的本色,带领全场职工艰辛创业。3年时间,祝文斌先后获得“沿海滩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先进个人、“沿海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林业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在这片万亩盐碱地上,他书写着一个又一个绿色传奇。

让“绿色梦”最终落地有根

走进沿海万亩林场,只见场部门前的金丝垂柳绿条成荫,条条垂枝上布满了茂盛的叶子。林地下,新种植的各种树苗碧绿一片。

刚从远处林地抗旱保苗回到场部的祝文斌告诉笔者,天还没亮,他就和副场长单春生一起骑车出发赶往5公里外的新栽植树点,带领职工们一起种植中山杉,并一一浇足水。连续多日的海风劲吹,让祝文斌的脸颊已经皱裂。

回忆建场之初以及新林场旧址刚确定时的模样,祝文斌说,那是2013年12月的一天,大丰区委、区政府将建造沿海新林场的历史重任交给了大丰区沿海开发集团。沿海开发集团立即组建了沿海林场。“当时在这万亩盐碱地上,零星分散着几处粗放养殖的鱼塘。远望塘边小路,就是白茫茫的一片色带,那是裸土晒出的盐巴。一眼望去,看不到一棵树的影子。”

“在这盐碱地上植树造林,怎么可能啊?”听说这里要建设沿海万亩新林场,原先的鱼塘主露出了鄙夷的神情,纷纷质疑道。

这难那难,有了全场干部职工不畏艰苦,就一定能解难;这苦那苦,有了全场党员群众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战苦。

在土地和资金方面,大丰区委、区政府给予了全力支持。有了土地和资金的保障,沿海林场迅速展开了绿化会战。祝文斌带领林场相关科技人员,请专家教授、研究人员到现场指导,通过对土壤、水系等自然立地条件的综合分析,研究制定了大丰区沿海林场建设规划,确定种植树种。组织人员对各区域进行实地测量、数据搜集,编制林地改造和栽植工作的实施方案。但他也深知,要想在盐碱地上植树造林,提高苗木成活率,只有运用科技兴场的方法,攻克造林的技术难题,才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于是,他与场党支部“一班人”,立足盐碱地属性,在开挖的树塘里垫上一层厚厚的秸秆,然后再铺上肥料、熟土,将苗扶正填实。在栽好的苗木根部,会另外加铺一层秸秆。那是两层保护伞。底层,可以有效防止盐碱上移;表层,可以保持土壤水分。同时,针对海边天候特点,结合树苗种植实际,通过林业专业技术培训学习,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大胆革新传统的平地栽植法,通过筑高垄,为苗木搭起了高高的苗床,既能让盐分淡去,让碱逐渐减少,又防止了雨涝灾害。

一系列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改写了滩涂不植绿,碱地绿不荫的历史。

让“试验田”化作万亩林地

科技兴场出战斗力,科技兴场出生产力,科技兴场出号召力。

建场之初,祝文斌带领技术人员,主动到沿海地区林场参观考察,学习借鉴盐碱地植树造林技术,在实践中改良提升,并坚持与科研院所加强沟通合作,在植树造林的同时,也将科技创新深深地耕进了广袤滩涂。

2014年10月,大丰区沿海林场与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800亩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林业“三新”工程项目,建设林业“三新”工程项目技术推广基地。

2016年10月,盐城市盐碱地造林技术培训班在大丰区开班,课件中的成功案例,全都来自大丰区沿海林场的创新实践。

成功的喜悦,没有让祝文斌沾沾自喜和骄傲自满,而是顺势而上。在盐碱地上植树造林,面对前所未有的技术难关,他们一边向科技书本求知,一边积极向专家请教,联合开展“耐盐树种选育”和“林业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项目,栽植耐盐树种20多个,建成沿海耐盐树种选育与示范基地。通过与科研院所广泛开展合作和实验,沿海林场筛选出中山杉、金丝柳、榉树、白榆等一批适宜盐碱地栽植的耐盐苗木品种。

一系列技术生物改良技术,也从“实验室”走进“盐碱大田”,落户到大丰区沿海林场。

每年5月份,天牛等虫害肆虐,疯狂吞噬柳树,甚至槐树。大丰区沿海林场与南京林科院合作,请来“花绒寄甲”,走出了一条以虫治虫、以虫克虫、以虫灭虫的新路径。

敢用新技术,巧用新技能,实用新方法。在实践中,祝文斌和林场技术人员在天牛虫害高发前,将“花绒寄甲”虫卵贴在树上,达到一定气温后,卵会孵化成幼虫。幼虫会寻着“气味”钻入天牛钻蛀的坑道中搜寻“敌人”,而后寄生在天牛的体内,将它们消灭殆尽。

经过3个春秋的实践与筛选,如今,大丰区沿海林场里的主打树种有中山杉、水杉、白榆和金丝柳。

将“盐碱地”变为绿色家园

短短3年时间,这片盐碱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这样的成效与收获却来之不易。

早在2015年8月,一场12级的龙卷风和特大暴雨让沿海林场遭遇了重大损失。有的新栽树木被连根拔起,有的已栽树木淹滞枝黄。风雨过后,祝文斌迅速带领大家到林地中扶正风倒木。

为了减少自然灾害侵袭对树木生长带来的损失,祝文斌和林场科技人员,把栽后管护一直当作林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在两方面下足功夫。一是抓好苗木生长的常态管护,即草害防治、追肥育苗、加固树木,病虫害防治、水分调控等技术措施。二是通过工程技术、生物技术等方法,降盐降碱,改良土壤,确保植树成林,从而全方位提高树木种植的成活率。把突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每年夏季,大丰区沿海林场都会在林下种植耐盐田菁。这种作物既可以固定土壤中的养分,又可以当绿肥埋在土壤中,增加有机质,改良盐碱土。

增绿就是增生态,造林就是造福祉。近两年,祝文斌成功试验引进了美国薄壳山核桃、弗吉尼亚栎等一批具有鲜明彩色化、珍贵化和效益化“三化”特征的树种,在土壤进一步改良后全面推广。未来的大丰区沿海林场,将是海边景观效果、绿色生态效应、林场经济效益“三效”并存的天然氧吧。

目前,沿海林场有了科学护林管理区域,场里建起了食堂、职工住宿区,有了网络、电视、电脑等,一切都步入了正轨。昔日这块贫瘠的荒地,现已展现出勃勃生机。一个集生态、防护、经济于一体的沿海林场,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

推荐阅读:

杨洋:培育多肉植物收益丰

李军:树上结“金子” 树下生“票子”

胡业勇:致富不忘相邻产业扶贫

孔永健:“树老板”巧念桑葚致富经

编辑: 珊瑚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