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山东孙世凯:年轻人返乡 农业变时尚

来源:聊城日报  作者:张洁 孟凌云 魏新茹  2018-5-17 15:34:58

人间芳华五月天。

东阿县刘集镇孙郭村“无敌多肉基地”里,一派绿意盎然。一座座宽敞的大棚整齐地排列着,几万盆大小小的多肉植物摆满了角角落落,俨然一个“多肉花园”。

碧绿悬枝的玉坠、高挑冷峻的法师、清新可爱的吉娃娃、两瓣对称的生石花……基地负责人孙世凯说起自己大棚里的多肉植物,如数家珍。今年30岁的他之前在济南一家外贸公司工作,10年前开始接触多肉植物,有了从事多肉植物种植的想法。

2010年,孙世凯和妻子张燕在济南租了半亩地,花10万元买进44盘多肉,建起了第一个多肉大棚。

“当时处于边摸索边种植阶段,很多多肉养得不好,也就不见效益。”但是小两口没有放弃,经过多年的努力,从一开始的赔钱到逐渐有了经济效益。2015年,孙世凯夫妻俩在济南已经有了4个大棚,多肉事业初具规模。然而此时,孙世凯却决定放弃济南市场,回到家乡东阿县刘集镇孙郭村。

“我想有更大的发展,家乡正好给了我这个机会。”说起为何回到家乡,孙世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我仔细考察过市场,济南从事多肉种植的人太多,市场竞争激烈,但是聊城在这一块基本是个空白。而且听说我要回乡创业,父母支持,村里也欢迎,租地价格、人工还便宜,省了不少钱,让我有了更多资金去发展事业。”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半个世纪过去了,当下的一些年轻人似乎对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比起父母那代人,他们多了一份主动性。

2017年,孙世凯在家乡建成多肉基地,如今,已发展成为聊城市最大的多肉植物基地,占地15亩,拥有24个大棚,300多个品种,价值至少300万元。

创业过程中,销售是让很多创业者发愁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这个难题,在张燕眼里显得极为简单:“一部手机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现在大部分人都玩微信,信息传播非常快,只要咱手里有货,就不愁卖。春秋季是多肉销售的旺季,平均每天要发三四十个快件。”通过手机微信,基地多肉市场迅速拓展,目前,基地已经发展了8个稳定代理,进行长期推广和销售。

除了在网上销售,还有许多周边县市的人慕名而来。“我们基地的多肉品种齐全,价格从几元到几千元不等,许多客人从外地赶来批发。阳谷县寿张镇的一个客户,在我们这里拿了300块钱的货,两天就卖完了,这不,今天上午他们又进了1000多块钱的货。一个乡镇就有这么好的销量,可见多肉市场多么广阔。”张燕对于自己的事业很有信心,“除了周边县市的,前几天还有个河北的客户,定了一万多元的货,拉走了整整两卡车的多肉。”如今,孙世凯、张燕夫妇的“无敌多肉基地”,月平均销售额近6万元,每年的净利润至少五六十万元,不仅带动了周边多肉产业的发展,还为当地村民和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

在7号大棚内,今年65岁的孙义田正将棚内的多肉植物一个个摆放整齐。孙义田是孙郭村的一位贫困户,在基地工作每月领1800元的工资,足以维持他和妻子的生活。“每天上午来通通风,把花盆摆放整齐,下午再来打扫一下大棚里的垃圾,都是些俺能干的体力活。”孙义田告诉记者。

懂技术、肯吃苦的年轻人给农村带来了新气象,让农业更加“时尚”。同时,这些正在成长起来的“80后”农民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创业工作,切实加大对返乡下乡创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强化政策支持,搭建创业平台,完善创业培训体系等一系列措施,为返乡下乡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为激发青年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我市2017年度共协调发放“鲁青基准贷”2730万元,开展电商培训15场次,培训农村青年600余名。为凝聚青年才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我市正计划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培育工程,选树一批脱贫致富、返乡创业、移风易俗等方面的优秀农村青年,培养农村青年致富“领头雁”,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初步显现。

推荐阅读:

邓应龙:山东蒲汪的“月季王子”

浙江武义:80后夫妻的多肉事业

山东济宁:返乡“苗二代” 为乡村振兴按下快捷键

湖北咸宁:花卉种植助脱贫

编辑: 珊瑚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