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在额敏县康景农业专业合作社景观树种植区,满眼的绿色晃得人漾眼。
“你们看,这千亩的林地,完全是一处天然森林氧吧,就像我们的‘绿色银行’,每年能给我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看着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景观树,合作社负责人陈强感到很欣慰。
可是,有谁会想到,在16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风沙成患的不毛之地。“是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才让这里变成一道生态屏障。”额敏县林业局造林股股长李云波对陈强给予了这样的评价。
用胆略实现梦想
陈强是额敏县玛热勒苏镇克孜拉更村村民,2002年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拿出家中所有积蓄,大胆承包了村处风口的1100余亩闲置沙石地50年,开始了他生活中的另一种历程——植树。
人们都知道,强者认准的道路会永远坚持走下去。陈强也是这样。
为加快造林进度,陈强全家齐上阵,克服风区多变的恶劣气侯,每天自带干粮、午餐“阵地”,修路拉电、开荒修田、挖坑捡石、土壤改良、围栏护地……,一家人辛苦两年后,在沙石地上初步建成了“田”型“根据地”,陆续种上了11万棵榆树。
创业过程总是艰辛的。没有水浇树,陈强一边申请打井,一边和家人从3公里之外的河坝挖渠引水;刚栽的树苗风易吹到,陈强就给每棵树苗搭“支架”;地老鼠夜间吃树皮,陈强白天给每棵树苗穿“裙子”、放药,夜间又拿着手电去巡视……,这样没日没夜的苛护,使栽植的树苗终于挺直了腰杆,发出了新芽,成活率达98%以上。
到2013年,陈强共投入造林资金300多万元,由于植树造林投资多,见效慢,因此,他欠下了许多债务,日子过得十分困难。“当时有人出价800万元要接管,我们都未转让,仍四处向亲戚朋友借钱、贷款,继续为家园增色添绿。”说起几年前的景象,陈强至今记忆犹新。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16年的苛护,昔日光秃秃的1100余亩沙石地终于披上了茂密郁葱的“绿装”,每年秋季来临,还引来很多飞禽来此过冬,时不时看到频繁出没的野兔、野鸡等野生动物和林空高飞低旋、婉转啼鸣的一群群黑颈鹤、斑头雁,构成了一幅靓丽的风景。
用绿色建造银行
辛苦的播绿使当年风口沙石地变成一道令人称奇的风景,陈强那饱经风霜的脸上也被风雨岁月刻上了一道道皱纹,但雄心勃勃的他并未在事业前进的征途中划上满意句号,而是更加激起了他的昂扬斗志。
为将合作社的景观树变成“摇钱树”,切身体会到科技重要性的陈强开始四处学习苗木培育方面的知识,并购买相关书籍为自己“充电”,日积月累,他学会了提高景观树“身价”的许多“道道。”
2014年,陈强成立了额敏县康景农业专业合作社,在景观树种植区安装了滴灌,补植补栽一些苹果、桃树等经果林和大小叶白蜡、红叶海棠、夏橡等景观树种,并在树下套种苜蓿、果菜,生态环境中养殖鸡鸭鹅,成功揭开了合作社防风治沙新的一页。
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2015年春天,陈强在内地“取经”期间,学到树木嫁接技术,回来就对三分之一的树木进行了多种嫁接,经过4年精心管理,变成了粗具规模的金叶榆、裂叶榆、长枝榆、黄榆等“颜值”景观树,从此使合作社景观树种植区达到26个珍贵树种、12万余棵,成为辖区规模最大的景观树种培基地和供应基地,既为家乡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让群众共享“绿色福利”,又成为他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
“去年,销往伊犁、克拉玛依、奎屯、奇台等地的1000多棵珍贵树种,每棵卖到800—1100元,初次从良好生态中掘到‘真金白银’,实现了绿化美化和增收双丰收。”谈到近年景观树木销售状况,陈强毫不掩饰目前红火的生意。
植树催浓春意,播绿造福后人。“为延伸产业链条,让‘绿色经济’循环起来,今年秋天,合作社在景观树种植区种植100亩文冠果,并套种油用牡丹,还打算利用林地的有利条件建一个养牛场,养殖100余头安格斯肉牛,走无公害种、养、育、接、景、摘于一体的生态发展之路,带动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憧憬美好未来,陈强信心满怀。
用爱心服务社会
如今,陈强对大树、名木古树移栽、树体输液、树木病虫害的防治,都有了独到的见解和研究,但他却没有忘记乡里乡亲。谁家有困难,谁遇上了麻烦,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2012年,村民张明元在陈强带动下承包100亩沙石地种树,由于不懂景观树金叶榆嫁接技术,陈强既免费提供嫁接苗,又毫无保留地把嫁接经验告诉了他,果树成活后,有一段时间病虫害严重,打药效果不佳,陈强知道后,不仅专程托朋友从内地为他代购特效杀虫剂,还手把手地帮他根治了金叶榆“顽症”。今年,张明元也试着经营起了景观树,从客户到销售,陈强全程精心指导,每棵树卖到300多元。谈及收获,张明元喜不自禁:“能有这样的收入,多亏了陈强的支持,他就是我的‘绿色银行行长’。”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目前已有贾修报、吴立新、范遵同等6家林业户栽上陈强免费提供的2万多棵(价值1.8万元)景观树苗,享受到免费技术服务和产品联销,发展种植面积500多亩,和张明元一样赚到了票子。”克孜拉更村村委会主任彭景瑞介绍说,同时带动全村发展经济林、景观林等多处林带5000多亩,为村民们开拓了一条绿色致富道路。
陈强对“同行”慷慨解囊,对社会群众也是鼎力相助。来自安徽的赵非夫妇初来额敏打工,生活遇到难题,陈强提供护林员就业岗位,每天有了340元的固定收入。由于陈强对打工人员按天付工资,他的合作社也成为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基地,仅去年就为季节务工人员支付了30多万元工资,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不仅如此,陈强还为家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今年春天,陈强看到当初出资5万多元所修的8公里砂石路面被车压坏,又用自家车辆拉了60多车(价值1.5万元)沙子铺垫,还雇铲车进行了平整。
面对社会的赞扬,知命之年的陈强并未放慢前进的脚步,他说:“还是那句话,干一片就要成一片,造林容易守林难,我现在更要抓紧一切时间,抓住有利时机,争取把风口带上的‘绿色’延伸得更宽更远一点,唤起更多的人爱绿、护绿、播绿,让绿色布满额敏大地,根植在每个额敏人心中。”
推荐阅读:
四川:德阳林业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村支书成乡村振兴“领头雁”
甘肃会宁县:田野绽放“致富花”
河北定州:苗木产业长成“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