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昌邑种大“一棵树” “黄金槐”引来一片绿

来源:大众日报  2006-9-16 10:14:18

    红的、黄的、蓝的、白的、绿的……各种颜色的苗木汇成一片又一片海洋,微风一吹波涛阵阵,在金色的秋阳照射下显得分外壮观和美丽。这就是秋天的昌邑!

    多种所有制共同参与发展苗木业,染绿了昌邑大地,也染绿了全国。目前,昌邑有苗木10万亩,400多个树种,并且被林业部命名为“中国北方绿化苗木基地”,中国园林花木信息交流会也决定从今年起从北京移师昌邑。 

    “黄金槐”引来一片绿

    昌邑苗木一开始发展,就是多种资本的融合。最早的“一棵树”是农民朱绍远栽下的。

    2001年,朱绍远培育出了“黄金槐”,第二年就发展到上百亩,求购者络绎不绝。昌邑市的决策者们因势利导,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以发展城市园林绿化高档苗木为主攻方向,更重要的是引导工商资本注入苗木业。民营大户少则近百亩,多则上万亩,一时间,苗木业呈现出千帆竞进之势,全市百亩以上的苗圃达60多家,千亩以上的2家。他们与科研单位联合先后建立了20多个优质苗木科研基地,其中,昌邑花木场培育的雪原系列常夏石竹,获得全国首批植物新品种保护专利,被国家、省园林部门推荐为传统草坪替代产品。至2003年召开山东(昌邑)苗木交易会之际,全市苗木已由当初的不足4000亩,发展到6万亩,一跃成为江北第一苗木大市。

    如今,全市已形成北部发展耐盐碱树种、中部城市绿化美化树种、南部速生林树种“三带六区”发展新格局,苗木面积发展到10万亩,品种达400多个,基本涵盖了适合江北种植的品种,其中红叶李、美人梅、石竹等多个品种种植面积为全省乃至全国之最。去年6月,昌邑市被全国绿委会办公室批准设立全国首个绿化苗木基地,“苗木基地”也成为昌邑又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

    市场搬到家门口

    2003年,随着苗木种植规模的快速扩大,一个新的大胆思路在昌邑市决策者的脑海中形成:与其让一家一户到处找市场,不如将市场引到昌邑来,以市场带动苗木业的良性发展。

    这一战略性决策吸引了该市民营大户刘国田的目光。已拥有万亩苗圃的他,主动请缨筹建绿博园,自掏腰包2200多万元,建设了4000平方米的苗木交易大厅和1.2万平方米的品种展示大棚,为2003山东(昌邑)苗木交易会提供场馆设施,在当地首开了“政府办会、个人买单”的先河。交易会一炮走红,3天内苗木交易额达1.32亿元,昌邑也作为江北苗木大市迅速名噪省内外。

    2004年,该市又争取到中国(昌邑)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的举办权。国家级的盛会需配之更高的办会标准,场馆设施首当其冲。已尝到甜头的刘国田再次投资3000多万元,新建了热带植物馆、桩景园和生肖园等。绿博园的设施更加完备,功能更加齐全,占地面积达到2000多亩,连续承担了2004、2005两届绿博会的举办,为苗木界奉上了一道绿色的盛宴。两届绿博会都观者如潮,吸引了10万余人次参加,累计参展单位1000多家,苗木交易额4亿元。

    借助绿博会,昌邑发展成为“买全国、卖全国”的江北苗木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技术推广中心,也成为北方苗木市场的晴雨表。

    苗圃变公司

    在苗木业发展过程中,一些头脑灵活的苗农又当起了苗木经纪,逐步实现从单纯种植向种植兼经营的转变。昌邑双惠苗圃经理刘杰当初守着几百亩苗木等待着外地营销户前来收购。当知道市场的苗价后,心里就有些不平衡:收购商中间赚了不少钱。于是,他开始和几个头脑活络的苗农商量,自己也出去搞销售。2003年春天,他做成了第一笔生意:替外地营销商代收了3车紫叶李苗子,净赚了近万元。此后生意越做越大,每年的销售额200多万元。

    受他们的启发,2003年,该市组织成立了苗木协会,将分散经营的苗木经纪人结成利益共同体,抱成团儿闯市场,形成了贯通千家万户的信息和销售网络,他们就像一台台活电脑,只要找到其中的一位,无论需求多大数量、多少品种,一次性就能购齐。

    从去年开始,掌握丰富的市场信息又拥有先进技术的苗农,把目光又转向园林绿化工程,纷纷成立园林绿化工程公司,把园林绿化做成了主业,并不断扩展业务。目前,该市已有金丝达、花木场、北海园林等园林绿化工程公司10多家,每年对外承揽的工程额近亿元。

编辑: 木瓜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