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刘戎——用镊子和手术刀“建”园林(图)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作者:张然  2005-11-9 13:13:40


    近日在第八届艺博会、第二届北京工美展、世纪坛举办的民间艺术展上频频亮相的精美绝伦的缩微园林古建景观让参观者大开眼界。第二届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珍精品拍卖会上,缩微的《滕王阁》又以160万元成为166件拍品中成交价格最高的一件拍品。本周记者拜访了《滕王阁》的作者刘戎先生。 

观众正在欣赏刘戎制作的六角星阁楼

    【创作之路】 
    钻研古建筑20年

    刘戎是1950年出生的北京人,对于在西城区胡同中长大的他,四合院等古老的建筑就是伴随他成长的朋友。

    1968年起,刘戎到山西插队整整11年,但一直没有放下从小一直酷爱的美术,还自学绘画、雕塑、剪纸,后来他从事的工作也一直和美术有关。 

    回到北京后,刘戎眼看着身边的四合院、老房子成片成片的消失,虽然感到遗憾,但没想到自己能做些什么。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一天他在一个朋友家中看到一个老木匠做的缩微四合院模型,他才认识到以自己的美术水平也同样能做出这样的作品。于是他开始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及营造法式,并尝试制作难度更大,更能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精华的皇家园林。刘戎一头扎进古代建筑艺术的大门中,一学就是20年,这中间他已记不得实验了多少种木材、多少种制作工艺,单是看过的古建园林方面的书籍、资料就可以堆成山了,这才创立出自己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直到2001年《北海团城》的完成得到多位古建、园林专家的认可,他欣慰地感觉到自己终于可以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了。

    采访中,刘戎一再向记者表示,目前这些作品是自己20年来研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及营造法式的成果的一个体现,在他的作品没有达到一定规模(如完成圆明园四十景)之前,他本人还不想在公众和媒体面前露面。 

    考察20余种木料

    刘戎告诉记者,他进行缩微古建的创作曾实验过20多种木材。

    开始,他以为名贵的紫檀可以更好地衬托皇家园林的气势,但做成之后发现,紫檀颜色较深,经过缩微的建筑成了黑乎乎一片,使人很难欣赏到缩微建筑精美的细节。

    最后,他选定缅甸黄芸香为主要材料,因其浅黄的木色在表现斗拱、屋檐等古建特征时,具有独到的优势。但有时也根据需要使用金丝楠木等。

    例如《六角星阁楼》这一作品之所以使用红樱桃这种凝重的调子,是因为其坐落于圆明园内,并已毁于帝国主义的战火,沉思中,提示着世人莫忘国耻。 

    【创作历程】 
    刻团城地砖用了30余把刀


    刘戎完成的第一件缩微古建园林景观是北海团城,他把四千多平方米的团城微缩到了180厘米见方的展台上,屋顶上神态各异的跑兽,枝枝蔓蔓的树叶,还有随意开合的门窗,都是极费手工的活。

    北海团城是一座已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圆台式古老建筑,也是中国皇家园林中仅存的城垛式建筑。刘戎选择制作《团城》不仅因为其造型优美,也源于这项工程极具挑战性,因为团城在有限的空间内体现了我国古建中多种建筑形制和营造法式,包含了歇山、庑殿、硬山、卷棚,以及重檐方亭、圆亭、四角亭和八角亭等。

    刘戎告诉记者,制作前他进行了近一年的实地测绘,所得数据使其一砖一瓦皆与实物保持150的微缩比例关系。建筑上的小走兽共有四百余件,件件如米粒大小,最大吻兽也不过2厘米高。滴水瓦片,瓦钉五千余个,瓦片薄可透光,每片均有花纹雕刻,瓦钉直径不过半毫米。漫地方砖更有四万余块,仅此一项工作,即费刻刀30多把。

    为了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刘戎还将乾隆皇帝在此封侯的3株800年古树,用缩微手法表现了出来,古松的每一根松针都是用不到半毫米的木条切割而成,然后粘成一簇,在黄豆大小的空间里有30至80余根松针。同时,建筑局部的门窗可以开关。 

    复原800年古树

    另外团城上最北端的不规则弧形长廊,也极难表现。因其自中轴向两边延伸时不是按统一的弧度来建造的,所以在测绘时颇费周折,为得到这个长廊的准确数据,前后去了10几次。每次测量的结果都让刘戎无比兴奋,但是回到家中他必须要静坐一个小时,才能再投入工作之中,他说:“因为我已经冻得麻木了,感觉就连舌头也冻住了,想马上和别人交流一下测绘的心得都没法进行。”

    被乾隆封为“遮荫侯”的老松树已于1989年枯死了,刘戎找到了1950年拍摄的团城照片,其中就有“遮荫侯”的模样。经过临摹、比对复原,这棵800多年历史的古树,又耸立在了“团城”之上,为了不让这三棵古树显得单调,刘戎还到拥有大量古树的太庙中,从多个角度对那里的古树进行写生、测量,最终将太庙里的古树“移植”到了团城上。

    北海公园园长沈先生见到《团城》这件作品后,感叹道:“我在北海工作了二十多年,对那里的一草一木可谓再熟悉不过了,但从没在这样的视角,去审视团城。真是别有情趣。” 

    坐垃圾船考察湖心岛

    有一天刘戎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我国古建保护权威罗哲文先生,罗哲文表示愿意担任刘戎工作室的顾问。罗老不仅毫无保留地提供自己掌握的古建资料,还介绍其他专家提供资料。

    在罗老的支持下,刘戎开始了以前从未想过的创作——恢复失去的建筑。“根据罗老的建议,第一个进行恢复的是颐和园内的治镜阁。”

    治镜阁位于颐和园内昆明湖北半部湖中的岛屿上,是一座气势极为宏伟的两层城垛式建筑。治镜阁体量巨大,下层城垛的直径足有60米,上层城垛直径也有28米。它有内、外两重城墙,各设四门建筑原址仍保存至今。

    刘戎回忆到,在制作治镜阁的时候,惟一的资料就是一张治镜阁“样式雷”烫样的照片和一些只言片语的文字记载,这给刘戎的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后来得到颐和园管理处的帮助,得以到湖心岛上去实地测绘。当时正是盛夏,而治镜阁所在的昆明湖湖心岛并没有对外开放,要上岛只能靠打捞垃圾的船前往。岛上由于人迹罕至,杂草丛生,刘戎上岛前做好了防蚊准备,可是测量回来,两只胳膊还是被蚊子叮满大包,几乎肿了一圈,连开船的师傅都吓了一跳。历时一年多的努力,终于使被毁灭了治镜阁重新又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手艺探秘】 
    用镊子和手术刀盖房


    别看每件作品都是浑然一体,但刘戎和当年建造这些建筑的古人一样,都是“一砖一瓦”盖起来的。

    刘戎使用的工具和建筑材料格外的精致,小巧的手术刀是刘戎经常用到的工具,比手术刀还精细的工具还有十几种,如0.1毫米厚、锯齿间距1毫米的锯条,比耳挖勺还细的剔槽工具,比普通砂纸细10到200倍的特细砂纸。

    刘戎用这些工具制成的建筑部件通常都是直径仅有1毫米的柱子,0.1毫米大的屋脊走兽等,然后用镊子按照古代建筑的方法一点点搭建起来,古代木结构的古建筑不使用钉子、粘合剂,刘戎的缩微古建同样不用这些。 

    花瓣厚度0.1毫米

    为求创作的作品准确,刘戎在着手创作前,要查阅大量学术资料及如同古代照片的界画,现存建筑更是要实地考察数次。

    在创作故宫三大殿时,为得到三大殿下面汉白玉须弥座的准确数字,刘戎就跑了6次,从各个角度拍摄800多张照片。这三台须弥座,光是龙头就有一千多个,还有上千的栏杆,在现场数数时,一会就数乱了,于是用4盘60分钟的DV带把全部栏杆都拍下来,回去用慢镜头回放才数清楚。

    须弥座都是手工雕刻而成的,这一项工作就历经了数月之久。

    成贤街国子监牌楼下立着高九尺,宽二尺七寸余,两面以满、汉、蒙、回四体“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字样的石碑。为求准确,刘戎扛着梯子去石碑上拓字,差点被工作人员误认为是搞破坏的人而报警抓起来。

    虽然创作经历如此艰苦,但每当一件作品完成时,刘戎也被这种艺术所征服了,觉得自己之前所付出的心血都是值得的。

    刘戎将木雕艺术在缩微领域里发挥到了极致,可谓精益求精。不仅建筑园林惟妙惟肖,让人宛如身临其境,就连砖石、花草、千年的古树、名木、池塘边的芦苇以及水中的鸳鸯、小鸭也创作得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一般荷叶、各种花瓣的厚度都不超过0.1毫米。

编辑: 木瓜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