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营之道 >> 正文

于大海:推动苗木产业化 建设鲁东新农村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杨朝英 田福良 郭东华  2006-11-10 15:33:51

    10月,第十一届中国园林花木信息交流会暨2006中国(昌邑)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成功举办,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也带来一些疑问:一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园林花木信息交流会何以移师山东小城昌邑?作为中国传统的“丝绸之乡”、“印染名城”、“华侨之乡”,昌邑何以在十几年时间一跃变成“中国北方绿化苗木基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号召和历史背景映衬下,刻画出这两个问号背后蕴藏的发展轨迹,一定会带给人们更多的启示。就此,记者采访了山东省昌邑市政协主席于大海。

    记者:作为传统工业城市,昌邑市却能将中国园林花木信息交流会吸引过来。您认为,昌邑所凭借的独特魅力是什么?

    于大海:这是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精神、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成果。特别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之后,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迅速,苗木产业就是其中的典型。

    在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之下,各乡镇(街道)苗木、瓜菜、果品、桑蚕等传统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次承办会议的潍坊金丝达实业有限公司是当地的一家龙头民营企业,举办会议的绿博园就是由金丝达投资兴建的。

    记者:如果要为昌邑市苗木产业找一个分水岭的话,您认为应该是在哪一年?

    于大海:确切地说哪一年,似乎不是很科学。但这个过程我可以给你讲一讲。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昌邑才出现种苗木的个体户,但规模非常小,很散乱。这种情况一直到2001年,原来只是小打小闹的苗木被市政府写到了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发展城市园林绿化高档苗木为主攻方向、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发展”等思路经常在各种官方、私人场合被提及。一时间,全市百亩以上的苗圃发展到60多家,千亩以上的2家。到2003年,全市苗木种植面积已由当初的不足4000亩猛增到6万亩。

    2003年,市委、市政府看到随着市场的扩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出外寻找市场的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于是,一个新的思路逐渐形成:与其让一家一户到处找市场,不如将市场引到昌邑来,以市场带动苗木业的良性发展。绿博园就是在这一思路指导下形成的,实践证明,这是决定昌邑市苗木产业发展关键的一步。

    有几个数字可以说明问题。2003年,在绿博园召开的山东(昌邑)苗木交易会,三天内苗木交易额达1.32亿元;2004、2005两届绿博会吸引了10万余人次参加,累计参展单位1000多家,苗木交易额4亿元。

    记者:这些数据说明了一个很好的现状,那这背后的力量是什么呢?

    于大海:农业龙头企业的迅速发展,可以说是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它的背后,是社会各界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抓招商、增投入、上项目,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2005年底,全市民营企业已发展到16367户,从业人员78565人,农民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3638元达到2005年的5159元,其中来自从事民营经济的收入达到1100元左右,占年度总收入的21%。

    其次,市政协也非常注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经济建设。一是积极组织调研,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另外,市政协积极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努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去年直接引资2500多万元。同时,发挥委员企业基础比较雄厚的优势,努力做好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文章。去年市企业界委员新增投资17.8亿元,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三是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努力做好优化发展环境的文章。大力开展了为执法执纪部门推荐社会监督员的工作,先后有128名政协委员被有关部门聘任为监督员,有效地履行了民主监督职能。

编辑: 红豆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