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安徽:林权改革焕发生机 科技染绿了座座山

来源:安徽日报  2007/3/12 8:44:36


    “推广一项技术,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按照这个思路,太湖县专门成立了林业科技开发领导小组,启动了“林业科技示范行动”,近三年来印发各类林业科技资料6万多份,举办各类林业科技培训班120期,参训人员达3.5万人次。目前已涌现出3个林业科技示范乡、7个科技示范场、10个林业科技示范村、100个县级林业科技示范户。该县还采取与院、校科技对接的方式,并邀请外国专家学者来太湖进行林业技术传授与推广。

    一大批林业科技项目的实验、推广与实施,使该县森林覆盖率猛增到57%,比九五末净增7.5个百分点,还为林农增收1100万元,项目辐射与推广增加林业产值5700万元。目前该县已拥有商品经济林80多万亩,林业产值达4亿元以上,比九五末分别增长60%。

    舞动龙头木业兴

    春节刚过,家住太和县坟台镇大张村的农民张政,一次就购买了速生杨107树苗126棵,全部种植在自家近3亩的沟坡荒地上。“现在木材价格高,种树很划算。”张政高兴地告诉记者。

    如今,在太和枝桠材每吨都已卖到350元,而几年前每吨还仅卖140元。太和的木材价格何以涨得这样快?

    作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的太和,尽管林木资源丰富,但由于缺乏大型加工龙头企业,林业效益一直很难大幅度提高。为此,县里加大招商力度,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县林业局领导组织牵头三下凤阳、五进常熟登门招商,终于将江苏东盾木业集团招来太和工业园区投资兴业,一期工程投资1.2亿元,去年4月已投产,年产中高密度纤维板10万立方米,产品主要出口,年消耗枝桠材可达15万吨;正在实施的二期工程计划投资8000万元,投产后公司年销售总收入可达2.6亿元,利税可达5500万元,每年还可增加木材消耗5万立方米。仅此一项,每年即可为太和农民增收3150万元。

    对于近几年来兴起于五星、双浮两镇间的木材市场,县和两镇政府给予悉心培育,县有关部门还拨款60万元,修建起2.5公里长、5米宽的柏油木材交易场地,使木材交易雨雪无阻,迅速发展成年成交木材60万立方米、成交额达3亿多元的皖西北最大的木材购销集散地。

    加工“龙头”和市场“龙头”的迅速兴起,带动了当地木材价格的大幅攀升,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植树的积极性,促进了太和林业的蓬勃发展。和2000年森林资源二类清查结果相比,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已达48.3万亩,增长了8.6%;森林活立木蓄积量220万立方米,增长了10.7%;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69%,提高3.6个百分点;林业年产值已达6.8亿元,增长5.1倍。

    “立体林业”热林区

    3月6日上午,去祁门县金字牌镇大河林场采访,只见杉木林里一排排毛竹长得挺拔葱绿。该县有50多万亩人工杉木林近年陆续进入采伐期,为避免采伐给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前年,本县推广杉木林里套种毛竹,不用5年,这些毛竹不仅会给林农带来超过纯杉木林一倍的收入,而且杉木林陆续采伐也不会影响慈张公路沿线的林相。”县林业局工程师方斌这样告诉记者。

    近年来,祁门县围绕打造“全省生态经济强县”,以政策支持、项目扶持为手段,鼓励群众大力推进立体林业建设,全面提升林业建设质量和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全县先后推广林间种竹、林药间种等多种模式,立体林业面积发展到一万多亩。

    去年,外地客商胡发强在该县新安乡投资20多万元兴建500亩油茶基地。由于油茶生产周期长,县林业局便帮助他在油茶地里套种黄豆,当年获益6000多元。目前,在油茶地里套种黄豆、菊花等短期作物,已成为该县农民以短补长的主要方式。

    “庭院经济”是该县农民发展立体林业的另一种主要方式。历口镇丁祁琴在西塘村承包50亩土地栽种葡萄,并在葡萄架下栽种了辣椒和白菜,在整个院子里养起了几百只鸡,每年仅这几项额外收入就达3000多元。目前,祁门县像这样的立体种植发展庭院经济的农户达100多家。

    近年来,

编辑: 红豆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