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营之道 >> 正文

马春贵:500万盆奥运花卉订单 把花种进奥运馆

来源:京郊日报  作者:刘菲菲  2008-5-8 14:09:28

    提起马春贵的名字,延庆县四海镇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会竖大拇指。

    老马揽下500万盆奥运花卉订单,把花种进奥运场馆的消息,前段在海子口村可引起不小的轰动。村民没想到,深山村里整天侍弄花花草草的花农,也能跟北京奥运沾上边。

    昨天(6日)一早,记者在海子口村边的花卉基地,见到了这位跟工人一起忙着给花苗装盆的奥运“花王”。黝黑的皮肤,布满血丝的眼睛和一双沾满草炭土的手,让人看不出他有何特别之处。

    众所周知,北京奥运会用花量大,让不少花卉企业和花农为之馋涎。然而真有魄力接下奥运花卉供应订单的普通花农,却只是少数,尤其敢接下奥运场馆装饰用花的花农,更是屈指可数。

    “内行人知道,种植奥运花卉虽赚钱,可标准高,株高、冠幅、分枝、花期都有要求,一项不达标就可能赔钱,比选空姐都严格。”马春贵乐呵呵地解释说,“有些人不敢接是因为缺技术,但咱守着这老些得天独厚的优势,还怕啥。”蹲在路边的树荫下,老马和记者聊起了他种奥运花卉的秘密“法宝”。

    “这第一法宝是咱四海的好气候和生态环境。”老马告诉记者,四海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土壤呈微酸至中性,特别适合花卉生长。

    “第二法宝是强大的技术后援——海淀组培室。”老马介绍说,1996年春,他冒着风险东挪西凑5000元,开始从事花卉种植业,当年就获得3万余元纯收入。但随着花卉市场规模的扩大,老马也意识到仅靠低端草花品种,难以立足。2000年,通过朋友介绍,他认识了海淀组培室的技术人员,养花之路也发生了转折性改变。

    “还是技术的力量大呀!”说到海淀组培室,老马真是心悦诚服。“以前种花都是从地里随便挖土填盆,哪知道要用树叶和有机肥料作基质,5元一袋枯树叶,比菜都金贵。”他随手端起一盆刚装好盆的花苗给记者看,“这花吃了‘营养套餐’就是跟以前不同,苗壮、长得快、花期长了好几倍,原先最低7毛一盆的草花,现在至少卖到1.5元。”

    后来,海淀组培室组培出的新品种,研究出的新技术,都先在马春贵的花卉基地做实验。正是有了这些技术支撑和品种资源,才为马春贵引来了大额奥运花卉订单。此次入选奥运花卉的五九菊、彩色马蹄莲、大花朱顶红等都是海淀组培室给他提供的独家秘密“武器”。

    如今,马春贵的花卉基地从起步时的2亩扩大到200多亩,种植品种也发展到100多个。尤其是接到100多万盆奥运场馆摆放用花和400万盆街边道路美化用花订单,将给老马带来200万元收入。眼下,他雇用的村民人数翻了一倍,自己也打好背包,准备驻扎到基地,日夜看护这些奥运期间扮靓首都的小花苗。老马说,进入5月后,奥运花卉培育基地就要更忙了。海棠、凤仙怕晒,要给它们搭“凉棚”;开始用微喷设备给花儿提供适量“山泉水”;播撒奥运花指定施用的有机肥料,给奥运用花“吃小灶”……哪件都不能马虎,否则就会影响奥运花卉品质。老马说:“能接到奥运花卉订单是咱农民的光荣,把这些草花培育好,7月15日前如期交给供应商,也算咱花农给北京奥运会作了贡献。”

编辑: 百合花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