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日本著名景观设计师户田芳树:走进我的景观世界

来源:景观中国  作者:李先军  2008/7/4 14:44:17

户田芳树近照。摄影:李先军

    简介:户田芳树,景观设计师,1947年生于广岛县尾道市;1970年毕业于东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后到日本都市设计就职;1980年成立(株)户田芳树风景计画研究所。1989年凭借“諏訪湖畔公园”项目荣获东京农业大学造园大奖。1994年凭借“科利亚庭园”获日本公园绿地协会奖。1995年主创的修善寺“虹之乡”项目荣获造园协会奖,同时,他还被称为日本当代三大著名景观设计师之一。

绿色津南中央庭院

绿色津南中央庭院

 中国园林网7月4日消息: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曾这样说到:我遍访世界各地,听到也见到很多事情;但是,我把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忘记了;那就是自家附近草地上的一滴露珠原来蕴藏了整个宇宙。这是一种对平淡生活的真诚描述。

    “我认为作为一名景观师,首先要将自己亲眼所见、亲身所体验的东西化为自己的一种感悟。进而在景观规划的过程中,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找寻人们本应拥有的时间和广阔空间、与自然共处的方法、去找寻在现代化的狂风暴雨中被忘却的小精灵们”,日本著名当代景观设计大师户田芳树先生说到。

    也许是出于大学时期对他设计作品的仰慕,抑或是对他淡定生活哲学思想的好奇,在户田先生短暂的中国行即将结束之际,他在宾馆欣然接受了景观中国网记者李先军的专访。在户田先生助手刘佳女士的真情协助下,我们顺利深层次了解了他的设计哲学。 

    设计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 

    李先军:我在大学时期就看过您的设计作品,在您的作品绿色津南中央庭、运动公园划艇俱乐部、蓼科高原艺术之林里面都使用了大量的缓坡草坪、圆滑的曲线、开放简洁的空间和似山水画般的水中倒影的水墨画感觉,请问您如何看待您的这种设计风格?

    户田芳树:我想先讲一下我的设计过程:首先,我会先想象出一个适合场地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先将很多的元素融合进去;然后,根据需要再将不必要的元素删除,将感动人的元素留下。

    在设计景观时,我会想办法将自己感受到周围山水的精华部分融合进规划中,然后再用简洁而又象征性的手法把这些自然风景表达出来,从而最后与周围的山水形成融合。这就是一个先吸收,然后再反馈回去的过程。

    但此处需要注意的是,从周围吸取元素的时候,不是将周围的山水按比例缩小后放进设计场地,而是把自己理解的山水用简洁的景观手法融合进去。 

    李先军:您的这种风格可以给人一种自然而又静谧的沉思体验,它受到日本古典园林禅宗思想的影响吗?

    户田芳树:日本的古典园林对我有很大影响,在这里,我想谈两点:

    第一,日本的大部分庭院都是有一种祝福的含义,比如我们的“龟”和“鹤”,它们在庭院里面表达的是希望人们能够生活的很好,让人们生活好的愿望对我有很大的影响。

    第二,我不受锢于禅的思想,因为庭院是多样化的,不同的人的心情不同、阅历不同,对庭院的理解都会不一样,日本庭院的多样性可以给予人们不同的感受。

    

    李先军:您提到关于从电影、绘画等方面来获取设计的营养,对此,我非常赞同。这也正验证了“设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说法。不同的人生阶段对景观会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我想问下您是从何时养成从生活中获取设计营养习惯的?

    户田芳树:大约是从30岁左右吧。我们设计有时候不应该为了设计而设计,那样可能会走入死胡同。有时,你可以关注与设计无相关的,比如音乐、绘画及社会的突发事件都可能会给我许多设计的灵感。我的设计作品里面可能会有很多想法,这也是由于一种时间经历、生活经历的积累吧。 

绿色津南中央庭院

八千代兴和台中央公园


    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尝试隐喻 

    李先军:在您的设计里面,运用了大量隐喻的设计手法,那么在这个里面就往往会存在设计师的设计作品不被观众理解的矛盾,那么您又是如何看待您的设计作品与观众之间“沟通”的问题的?

    户田芳树:隐喻设计的作品一般会有三个层次,首先应该满足功能的基本需求,其次,应该让人在里面有一个幸福的感觉,最后,在满足了前两个条件的基础上,我才会用些隐喻的设计手法,前面两个基础很重要。 

    李先军:那么,在您的设计作品里面有没有必要设计些必要的解说系统,以便于观众更好的读懂您的设计作品?

    户田芳树:我认为隐喻设计好像一种游戏,它不一定需要每个人都理解。比如有一次,我到韩国的商工会议所,那是一些企业的一个协会,当我到这个协会的办公楼前时,我看到一个雕塑:一个斧头和一把算盘相交叉,当你看到这个雕塑时,一般你会理解这个功能,但是我不会感动。

    我的某些作品用的隐喻手法会更多些,比如在设计SUWA滨水公园时,由于该公园所在地区有个很出名的庙宇,庙里有四根特别有意思的木头柱子,所以我把该种形式用于公园两个铝合金柱子雕塑的设计中(见上面图片),这就是一种隐喻手法。

    这个雕塑处在精工公司捐助修建的一个公园,精工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制作手表的公司,这个雕塑的高度是12米,代表了时刻中12时的概念。如果看这个雕塑设计的平面,你会发现更多的含义在里面。树木一般都是有年轮的,而这个公司当时正好成立25周年,所以,雕塑旁边(两根柱子之间)的环形铺装也恰好是25圈,这就代表了公司的年龄,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设计。 

    李先军: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内涵在里面。假如您不说的话,可能会有好多人没有真正理解你的这个设计。

    户田芳树: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理解。有些人可能走在这里,发现铺装为什么会是这样。而如果一细数的话,会发现是25轮,从而理解这个设计的含义,对于这个人来说也是一件挺有意义的事情。

    在日本庭院里面也有几个仿中国苏堤的景观设计,有些人走过去没有发现什么特殊的,但当我来到中国看到苏堤时才知道那是仿造苏州设计的(但知道中国园林、读过中国园林书藉或是咏读中国诗词的人就知道那是仿苏堤的作品,这些人就会有不同的发现与感悟),那也是隐喻的设计。 

别府市厅广场

SUWA 滨水公园(From 《YOSHIKI TODA LANDSCAPE and ARCHITECT》, JAPAN)

SUWA 滨水公园(From 《YOSHIKI TODA LANDSCAPE and ARCHITECT》, JAPAN)


     借鉴古典反思现在 

    李先军:您也在一些场合说我们要保护自己的古典园林,那么您是如何理解日本现代景观与日本古典园林之间的关系?

    户田芳树:古典园林的设计也反映了当时的一种文化和技术,反映的是一种时代的背景。比如,当发生粮灾的时候,他们设计的庭院里面就会有很多祈祷的元素在里面,园林也是比较有社会性的表现,这些是我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吸取的。

    下面简单谈一下我所理解的日本现代景观和日本古典园林之间的关系:

    第一,从经济的角度。例如,以前下雪了,农耕就没法进行,一些富人就想帮助那些穷人,如果直接给他们钱的话,可能会有些侮辱的含义。所以,富人就让穷人来给他们造园,这也是让大家分享他财富的方式。

    第二,在造园之前建造园子的“骨架”是很重要的。日本的园子是洄游式的,这样人们在里面行走,会有不同的景观可以欣赏,这对我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第三,以前从东京到京都有一条路,旁边(经过)很多城市。许多贵族就将这些城市景观缩景到庭院里面。因为在当时,贵族的妻子不方便出门,所

编辑: 栀子花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