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找根:找寻企业成长之根
来源:生意社 2008/7/25 14:03:38
在湖州市练市镇,提起浙江洪波线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找根,认识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办厂能人,为人好。
对于为人:不把啥事都放心里
初识陈找根,是在他与员工的聚会上。陈找根快人快语,不抽烟也不喝酒。于是有人冒出一句:“难怪你保养得这么好啊!”闻此,陈找根哈哈大笑,由此“话匣子”也打开了。他说:“请猜猜我的年龄。”在座的人都猜他在36-44岁之间。
当陈找根说了真实年龄后,大家还是吃了一惊。陈找根出生于1954年,也就是说,已过天命之年。
笔者也见过一些企业家,多数因操心、劳累,身心比较疲惫,看上去的年龄要比实际年龄老。可眼前这位董事长红光满面、精神焕发,不乏时尚元素,自然引起大家的兴趣。陈找根管理着一家集团型的企业,是什么让他在繁忙的工作中,能保持着这样好的身体?陈找根嘿嘿一乐:一是做人要开心,不要什么事都往心里放。这第二嘛,企业有一支非常团结、非常稳定的中层队伍,让他省却了不少心。他不管出去多长时间,企业都不会“掉链子”,生产、经营一切正常。他用这样八个字来形容现在的“洪波”: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对于创业:不能只靠泥土致富
按照现在流行的话来说,陈找根是企业家中的“草根阶层”,是一个农民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在他身上,很能感受到那种浙江企业家的勤奋、聪明、吃苦、耐劳、坚韧、不屈的劲。
陈找根从来都不介意自己的农民出身,而且引以为荣。他是抱着“我们是农民,但我们不能只靠泥土来致富”的信念。1985年,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洪塘电讯器材厂(即浙江洪波线缆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此前,他已经是当地一家乡办砖瓦厂的副厂长兼党支部副书记,那个时候的砖瓦厂效益可真不错。陈找根笑着说:“我可是放弃了一份很不错、高收入的工作哦。”
创业之初,陈找根和他的伙伴们凭着筹集到的10.8万元资金,租了6间简陋的平房,开始生产。20世纪80年代,资讯远没有如今发达。陈找根把产品做出来后,就想着如何把它销出去。那时,广东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机会相对其他地方总要多一些。陈找根背上样品南下了,路上的艰辛就不说了。到了广州,他挨家挨户地找相关单位推销。那时还是计划经济年代,人家都选用国企的产品,就是选用非国企的产品,也是选有知名度的、质量过硬的。
陈找根说,你别笑啊,那时企业刚起步,质量有点问题。在推销的过程中,很少有人搭理,都是自己闯上门去,求人家试用我们的产品。态度差的,不理不睬的,下次我们再去;态度好,有松动,我们更是粘着不放。“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应了这句话,终于有企业答应试用我们的产品,当时那个高兴啊,不能言表,简直就是手舞足蹈。
就这样,陈找根和他的伙伴们认准一个信条:踏踏实实办事,认认真真做人。在陈找根的带领下,企业以诚为本,兢兢业业,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在市场上打开了销路,以良好的经营信誉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对于战略:不再以“养鸡”来“产蛋”
初创阶段,陈找根既制造生产漆包线的机器,又生产漆包线,颇有点“既要养鸡,又要卖蛋”的味道,从机器到产品全部包了。等到企业在漆包线市场站稳脚跟后,陈找根觉得这样下去对企业发展不利,就停止制造机器,转向买入机器,这样一方面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增加产品产量。企业开始步入良性循环,从原有单一产品发展到多型号多规格多品种,产品也朝着“专、精、特、新”发展,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
陈找根是个肯动脑筋的人。随着企业不断壮大,实力越来越强,他在思考如何才能在市场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一组略带枯燥的数字,可以清晰地描绘陈找根在市场中的定位之准:
1995年,根据市场行情,企业投入资金1800万元,引进德国尼霍夫机器公司的M85铜线拉丝机,跟国内设备配套,形成冶、轧、软一体化生产软化线材的生产线,生产出了优质的无氧铜丝,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该产品荣获’1999浙江省星火三等奖)。
当热粘合型微细特种漆包铜圆线十分紧俏时,企业投入资金3000万元,技改、研发同步进行。热粘合特种漆包线主要用于彩电、彩显的偏转线圈上,该产品的成功开发,为企业拓展新的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4年,企业先后通过两个省级产品试制试产计划,填补省内空白,并积极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在漆包线行业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省清洁生产审核中心的验收,综合经济效益150.6万元,也为同行业作出了表率。
对于磨砺:砍柴不能误磨刀工
陈找根直言自己的文化程度不算高。企业发展初期,陈找根边创业边学习,感觉知识不够用了,就有选择地学习,这样相得益彰,创业成功了,学习也没有拉下。可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旧的管理模式已经支撑不了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进程。认识到这点,陈找根毅然放下手中的活,选择了到北京大学进修企业管理研究生课程。
一般企业家对成功经验都愿意与人分享,而对于失利之处就比较忌讳。可陈找根不这样。问他多年打拼过程,有什么经验教训时?陈找根毫不隐晦,说起了一件事。
1995年,为顾全大局,陈找根在乡领导的期望中,挑起了乡办的已是资不低债的化工厂。他本意是助化工厂一臂之力,让它脱离险境,同时也想借此机会,迈开自己企业跨行业发展的第一步。然而,事情并没有想像中那般简单,一次技改不成,二次技改不成……
陈找根为此痛苦过,也曾经想到过放弃。“可我的个性就是在哪儿跌倒,就在哪儿爬起来!”痛定思痛,陈找根毅然挂出技术入股的牌子,终于成功重组浙江洪波化工有限公司,一家濒临倒闭的资产盘活了。2002年,化工公司研发出市场急需的环丙基溴甲烷、更昔洛韦等产品,成了一个新亮点。
对于人才:企业是船人才是帆
从化工厂这件事中,陈找根深深地感受到技术和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特别是人才,因为技术归根到底还是人才这个因素。
经过努力,陈找根与浙江大学、健峰学院等院校建立长期培训关系,分批派送管理人员进行半脱产或全脱产学习,这是提高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有力一招。
“企业是船,人才是帆。”在同等条件下,企业这艘船行多快,行多远,与帆有很大的关系。2003年,陈找根在企业里设立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民营企业设立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然是一件了不起的事。面对前来采访的媒体,陈找根谦虚地说:“在湖州市成立第一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只是在企业引进高科技人才工作方面跨出了新的一步。我想,三五年后,湖州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会越来越多,同时也将为湖州引进一大批科研、管理人才。”
善借“外脑”是陈找根的又一特点,企业先后聘请了一些专家学者担任顾问,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让这些“高、精、尖”流动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建立起既适应市场竞争又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管理,成效显著。
在人才管理的过程中,陈找根倡导“因人定岗,搭建舞台”、“创新机制、奖惩并举”等方式,不断规范和完善着企业人才工作机制。2003年,浙江洪波线缆股份有限公司荣获湖州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企业在整体改制,设立股份制公司后,陈找根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吸纳公司中层管理人员、技术核心人员和销售业务员入股。通过用这种转让股权的方式,把员工和企业凝聚成为利益的共同体。
对于财富:情义比金钱更重要
企业发展了,自家也致富了,但陈找根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陈找根在家乡成立“洪塘中学德育基地”、设立“洪波教育基金奖”、捐助贫困大学生。
陈找根说,他永远不会忘记在困难时期政府给予的支持,所以只要有时间有能力,就会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逢年过节,陈找根会给曾经一起战斗过的兄弟们送上一份礼物,礼虽轻,可情重义重。
“办企业这么多年,钱赚到哪个程度的时候最开心?”
“赚到1000万元的时候,有了满足感,感觉有那么点成功的意思了。虽然现在想想,那种想法是幼稚的,但甜的滋味很浓,心里极其开心。”
现在,企业资产早已过亿元,作为湖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优秀乡镇企业家、优秀厂长、浙江省级优秀董事长总经理、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湖州市劳动模范、全国乡镇企业家,陈找根并没有被这一大串“光环”冲昏头脑。“还是那句老话,荣誉属于过去,我不会满足现状的。”说这话时,陈找根显得极为自信。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漆包线这个行业已找到“企业成长之根”的陈找根,必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天地。
编辑: 栀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