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绿荫里的红飘带”首席设计师俞孔坚博士答记者问

来源:中国工程咨询  作者:贾德昌  2008-8-18 13:46:30

 中国园林网2008年8月18日消息:秦皇岛汤河带状公园二期改造工程建设规模20万平方米,总投资4000万元。从规模和投资来看,在全国众多的建设项目中,是个“很一般”的项目。然而,从项目的影响和效果看,又是“很不一般”的项目。从施工至今,这个被定名为“绿荫里的红飘带”(以下简称红飘带)项目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成为城市生态园林的典范,许多城市相关负责人到此参观考察;这个项目自2006年7月竣工后在国内外多次获奖: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颁发的2007年度专业综合设计荣誉奖,被选为美国2008年第一期《景观设计学》杂志封面、2008年入选国际知名旅游杂志《康德納特斯旅行家》4月号評出的“世界建筑新七大奇迹”,成为国际著名生态建筑。这个项目还是近年来新闻媒体、互联网站报道最多的工程项目之一,也是当地居民和众多旅游者交口称赞的工程项目。政府重视,同行追捧,民众称赞,网友热议,构成了一股颇为强大的“红飘带冲击波”。

    “红飘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和冲击力?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院长、“红飘带”项目首席设计师俞孔坚博士。下面是采访记实。

    “红飘带”景观设计框架

    本刊记者:俞院长,您好!最近一两年,“红飘带”项目成为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和中外景观设计界热情赞扬的工程项目。作为这个项目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的院长、项目首席设计师,您和您的团队用最少的投入,使这一昔日令路人側目的城郊荒地变成令人流连忘返的生态绿廊,为中国城市环境建设走出一条创新之路。请您简要地谈谈这个项目建设的大概情况和景观设计的基本框架。

    俞孔坚:汤河位于秦皇岛市区西部,因其上游有汤泉而得名。改造前的汤河两岸,蚊蝇孳生,杂草丛生,垃圾遍地,荒凉不堪。2002年10月,秦皇岛市委、市政府开始对汤河两岸进行综合治理,对河道进行渠化、硬化,先期在汤河两岸建成了一个带状公园。汤河沿岸的改造,打通了通向市区的绿色生态廊道,但也出现了河道硬化带来的通病――水系与土地及其生物环境相分离,失去了自净能力的河道加剧了水污染。2005年,秦皇岛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对这一带状公园的二期进行建设,使城市的滨河地区获得新生。为此,秦皇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菅瑞亭广泛寻求合适的设计单位。在一次中国市长培训班上,菅市长与我相识。当时,我应邀为这个班讲课,主要内容是生态与人文城市理念与规划设计,并介绍了我们设计的几个案例。他很感兴趣,经进一步接触和了解,决定把汤河公园二期工程设计委托给我们。

    接受委托任务后,我们很快组成了设计团队。我是首席设计师,凌世红、刘向军、陈晨担任设计总监,牛静、何俊伟、宁维晶、孟羽佳、王铮、李何亮、廖安生、罗翠翠、李瑶参与了设计。

    我们在设计之前开展了实地勘察,发现项目场地有良好的自然禀赋。由于上游的山地和下游的防洪蓄水闸,使本地段内的水位保持恒定,水质清澈,是秦皇岛的一个水源地。设计地段内除部分被破坏和被占用外,两岸植被茂密,水生和湿生植物茂盛,主要以菱角、菖蒲和芦苇为主,东岸的乡土乔木尤其壮观,主要有杨、柳、刺槐,许多柳树甚至长在水中。多种鱼类和鸟类生物在此栖息。同时也发现场地具有城郊结合部的典型特征。多处地段已成为垃圾场,污水流向河中,威胁水源卫生;残破的建筑和构筑物包括一些堆料场地和厂房、农用民房、皮划艇服务用房、汤河苗圃用房、水塔、提灌泵房、防洪丁坝、提灌渠等,大部分遗留的构筑物破损、陈旧,有些已废弃不用,部分河岸坍塌严重。这一地带的利用比较复杂:一方面,当地居民和村民继续以原有方式使用,如放牧。同时,由于位于城乡结合部,缺乏管理,场地被低劣的餐馆、废品收购站所青睐;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把它当作游憩地,包括游泳、垂钓、体育锻炼、猎采等。所以。及时地规范和引导显得非常重要。场地虽然在城市主干道边上,对城市居民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可达性差,可使用性差。同时,由于人流复杂,空间无序,存在许多管理上的死角,场地对城市居民存在安全隐患,环境治理迫在眉睫。这一地带还存在开发压力:沿河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房地产开发,城市扩张正在威胁到汤河,渠化和硬化危险迫近。就在场地的下游河段,两岸已经建成住宅,随之,河道被花岗岩和水泥硬化,自然植被完全被“园林观赏植物”替代,大量的广场和硬地铺装、人工的雕塑和喷泉等彻底改变了汤河的生态绿廊。这是对本地段河道的一个警示和教训。而实际上,这一河段的东侧也已经建成了大量的住宅,新的房地产项目也在进行中。

    基于以上场地分析以及城市的关系研究,我们感到汤河公园二期项目的设计目标应当是如何避免对原有自然河流廊道的破坏,同时又能满足城市化和城市扩张对本地段河流廊道的功能要求。这是设计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河流廊道的自然过程和城市居民对它的功能需求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汤河滨河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水源保护、乡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休憩、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

    因此,我们的设计基本框架由七大部分组成:一是保护和完善一个蓝色和绿色基底。严格保护原有水域和湿地,严格保护现有植被,设计要求工程中不砍一棵树;避免河道的硬化,保持原河道的自然形态,对局部塌方河岸,采用生物护堤措施,在此基础上丰富乡土物种,包括增加水生和湿生植物。二是建立连续的自行车和步行系统。沿河两岸都有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并与城市道路系统相联系,使本区成为城市居民安全性、可达性都很好的场所。木栈道或穿越林中或跨越湿地,使得公园成为漫步者的天堂。三是一条红飘带。这是一个绵延于东岸林中的线性景观元素,具有多种功能:它与木栈道结合,可以作为座椅;与灯光结合,而成为照明设施;与种植台结合,而成为植物标本展示廊;与解说系统结合,而成为科普展示廊;与标识系统相结合,而成为一条指示线。它由环氧树脂玻璃钢板构成,曲折蜿蜒,因地形和树木的存在而发生宽度和线形的变化,中国红的色彩,点亮幽暗的河谷林地。四是沿红飘带分布五个节点,分别以五种草为主题。每个节点都有一个如“云”的天棚,五个节点分五种颜色。网架上局部遮挡,有虚实变化,具有遮阴、挡雨的功能,随着光线的变化,地上的投影也随之改变。夜间,整个棚架发出点点星光,创造出一种温馨的童话氛围。斜柱如林木,地上铺装呼应天棚的投影,在这天与地之间是人的活动休息和专类植物的展示空间。乡土的狼尾草、须芒草、芦苇、白茅是每个节点的主要植物。五是两个专类植物园区。(1)宿根植物展示区:总面积约为7700平方米,位于东岸北侧原堆料场。通过宿根花卉的不同色彩,构成白色、蓝紫色、橙黄色和红粉色四个花园,周边包围着茂密的树林,营造宜人的氛围。区域内除了展示宿根花卉外,还利用场地内原有料厂的建筑基底,设置茶室和景区服务中心,提供多样服务,同时,沿道路设置自然主题的阴棚和花架。人们在品茶休憩的同时得到更多的视觉享受,了解到更多的植物知识。(2)草本植物园:总面积约为4300平方米,位于场地西岸的北端,与宿根植物园隔河相望。植物园保留了场地原有建筑基底的平面和肌理,在其基础上加以丰富,用于展示乡土草本植物,主要是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根据原有场地带状肌理,在以白砂为基底的场地上,种植草块及成排的乔木、柿树、白蜡,给场地带来明显的季节特色,形成许多灵活宜人的小空间。场地周边保留了大量杨林、槐林,适当补植同种植物,以达到林木繁茂的景观效果。在植物园内还设置了休憩的茶座,供人们赏花观草、品茶休憩。六是旧建筑和构筑物的保留和利用。包括:专类植物园区内利用料厂的建筑基底建筑茶室和接待中心;保留和利用西岸水塔作为观景塔;改造利用泵房,以作为环境艺术元素;灌渠的利用而成为线形的种植台;防洪丁坝的保留和利用而成为植物的种植台。这些构筑物及其遗址的保留和利用,为公园增添了多种意味。七是一个解说系统。解说系统由23组解说点构成,采用统一的形式分布于东西两岸,与栈道和各个平台相结合,用于向人们讲解自然和场地知识,使人们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对自然有更深入的了解,起到科普与启智的作用。

    “红飘带”冲击着什么

    本刊记者:从您的介绍中可以看出,“红飘带”的设计尊重原有河道的植被,尊重历史遗迹,突出城市与自然之间、人和生物之间、历史与现代之间的和谐、统一。二期工程竣工后的汤河公园,3.1公里长的水面碧波蕩漾,两岸16.8万平方米的草坪綠茵如毯,近百万棵各种树木郁郁葱葱,格外醒目的是那飞舞的“紅飄帶”。如今的湯河公园,白天是花卉植物的世界,夜晚是宁静而浪漫的天地,成为人们亲水、娱乐、休闲的理想去处。正如一些网友所评论的“大胆的创意,简练的手笔,将平常物注入时尚感,兼顾实用,勾起人们亲近的欲望”。但是,我从资料中了解到,这么好的设计方案,最初在评审过程中有很多争论,甚至没有得到当地

编辑: 栀子花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