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游明:戈壁绿色追梦人

来源:兵团新闻网  作者:胡玉森  2008/8/26 13:27:59

    戈壁绿色追梦人

    ——记农二师二二三团“三北”防护林建设突出贡献者游明

    

    中国园林网8月26日消息:提起新疆兵团,人们就会想到扎根中国西部边陲,屯垦戍边、建设边疆的农垦战士。他们依靠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在千难万苦的环境中,在沙漠深处,在戈壁荒滩建起一个个星罗棋布的绿洲。游明就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改造自然,绿化荒漠是他的目标;科学管护,依法治林是他的手段。绿色是兵团人始终追求的梦想,也是他的追求……

    

    2003年3月,年轻的游明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二三团第八任团长。

    

    游明上任后,面对团场债台高筑的局面,他深思着:发挥优势,强团富民,我要为二二三团的林业发展做些什么?

    

    二二三团自1960年建场以来,土地面积最初1.05万亩,林地179亩。到近六年的快速开发建设,特别是“三北”防护林和生态林建设,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现已初具规模,拥有土地规划总面积116万亩。其中,山区草场100万亩,农业种植3.08万亩,林业总面积6、6万亩(经济林1.8万亩,退耕还林1.9万亩,防护林0.8万亩,封育2.1万亩),农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1%。4500亩果园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1994年以前,果类总产值仅297万元,到2007年,果类产值突破4300万元,果品总量从220吨达到2007年1.8万吨。全团产值从“三北”工程前的241万元增长到7796万元。职均收入突破1.2万元,年收入最高者已达20余万元。

    

    科学规划让戈壁荒滩出效益

    

    二二三团位于新疆天山南麓焉耆盆地北部和静县境内,属中温带大陆性干燥气候,地形属天山南坡冲击洪积扇平原,土壤北部为砾石戈壁地带,南部荒漠和盐土并存,坡陡、石多、土少,耕地贫瘠,保水保肥能力极差,盐碱重。地理位置又杂夹在天山山脉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狂风、冰雹、沙尘暴交替肆虐。三月一场风,石头满地滚,地里种三遍,冰雹一扫光。严寒、霜冻、洪涝、干热风,人们疲于应付各种灾害,粮食种植经常颗粒无收,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存条件极为恶劣。35年间经济亏损额高达2053.2万元。职工住房破烂不堪,贫困家庭比例占到一半。

    

    为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特色园艺业优势,致富职工群众。多年来,二二三团在以游明为班长的一班人带领下,一直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以恢复和扩大林木植被为中心任务,以遏制水土流失为战略,以提高各少数民族职工群众经济发展能力,脱贫致富为主要目标,坚持把保护和开发结合起来,抓好经济生态林和防护林建设,坚持把退耕还林与治理荒山荒地结合起来,与区域经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努力使职工群众的长远利益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积极调整林业经济结构,,努力促进团场林业由“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向“大资源、大产业、高效益”转变。

    

    上任伊始,游明骑着辆摩托车,带上一壶水,不声不响地深入到基层、田间地头、荒漠,踏遍了二二三团所有的土地,考察和研究了盐碱、沙化土壤的性质。经过无数次调查研究,他掌握了第一手料,经过多次的研究和科学论证,他毅然决定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改善团场的生态环境,致富职工群众,让戈壁荒滩绿起来。

    

    在他的积极倡导和组织下,从2003年至今,二二三团实施新建林面积5.8万亩。其中:经济生态林1.8万亩,退耕造林1.9万亩、宜林荒地封育造林2.1万亩。

    

    在退耕还林工作中,他身先士卒,带领全团干群义务栽植树木340.6万株。在他的科学管理下,林木生长旺盛,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达到91.5%以上。卓有成效的退耕还林工程已成为团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生态环境逐年改善。

    

    在大规模退耕造林、封育造林的同时,游明十分重视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加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实现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在他的组织下,二二三团造林后依法管理退耕还林工程,兑现各项政策,做到了“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使团场面貌大为改善,退耕还林承包户安居乐业,实现了团场增盈、职工增收。

    

    2003年早春,在游明的提议下,二二三团成立了退耕还林工程领导小组,下设苗木供应组、质量检查组、栽植管理组等,将工作进行了细分,责任到人,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这是一组二二三团退耕还林图——

    

    退耕还林采取4米x1米的栽植株行距,栽植树种有沙枣树、杜梨树、野山杏树、红柳等。

    

    由于盐碱大,土壤粘性重,各种树在栽植的当年成活率不理想。游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果断采取措施。他对退耕还林工作作了详细部署:一是及时成立了退耕还林苗木监理小组,严把选苗、起苗、包装、运输、种植关,对工程苗木实行全方位管理,对用于退耕还林工程的苗木必须由多名技术员共同签字后方可发放造林,对于不合格的苗木严禁栽植,严格执行产地标签及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和质量检验合格证、森林植物检疫证等制度,强化了种苗管理,保证了苗木质量;二是利用本团育出的苗木及时进行补苗,确保造林的成活率和林权;三是对即将实施退耕还林的地块采取打大埂、灌大水压盐碱的办法治盐碱,对已栽植的地块积极引进“康地保”、盐碱康”、“禾康”等治盐碱药剂进行压碱;四是面对面积不断增加的退耕还林地,游明及时果断地成立了退耕还林办公室,抽调了一些比较精干的干部和职工,及时将已建成的退耕还林地的补助、承包合同和林权证书,极大的调动了职工承包退耕还林地、管护林带树木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游明又加强了新建单位的管理,特别是干部和林地的管理,及时促进新建单位工作步入正常化和规范化。

    

    健全法规严格管理

    

    市场经济本身也是法制经济。不学法、不懂法,以法治林从何谈起?游明带着这个问题,引导全团广大干部群众系统地宣传、学习《森林法》、《全民义务植树决议》、《全民义务植树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让全团广在干部职工从思想上有一个以法造林,以法护林、以法治林的新观念。不断利用广播电视,开办法律讲座,利用典型事例进行现身说法等手段,使以法治林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大力发展林业,美化绿化家园,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宣传教育之后,游明着手进行了他的下一步工作:1)护林人员的整顿:对全团护林人员进行了考核,落实了一批法制观念强,有责任心的人担任护林员。对护林人员集中进行法规培训,合格者持证上岗。签订林木管护责任书,建立案件追究制和考核制度。2)建章立制:根据国家林业法规,先后制定了《林业体制改革实施办法》和《林业管理责任制办法》等林业管理制度。在抓好大面积植树造林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造林工作。规定林业“谁造谁有,合造共有”和“谁投资,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职工兴办家庭小林场、小果园,支持和引导职工充分利用房前屋后、边角地块大搞植树造林,并制定强有力措施,规定无论林要归谁所有,必须严格管护,任何人不得毁坏。房前屋后搞建设,确因需要伐树的必须报请林业站批准,否则要受到经济处罚,毁几棵补几棵。积极鼓励职工发展“边角林业”和庭院林业,努力打造二二三团园林式城镇,园林式街道,园林式居民点的新面貌。仅2004年,全团社会植树就达110余万株。条田承包户种植了防护林,共青团种植树了“青年林”,学生种植了“希望林”,妇女种植了“三八林”,老人种植了“夕阳林”,机关种植了“形象林”。

    

    

    

    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游明来团之前,每个春季植树,只是连队职工参加,团场女11岁至55岁,均应承担义务植树任务。”从此以后,全团大小单位私营个体人员全部都安排了植树任务。2006年春季,当团长游明看到已2-3生的条田防护林被牲畜啃坏时,他立即召改制单位和工商个体户及一些“边角”人员从不参加。团长游明得知此事后,问部门有关人员,这些人为什么不参加义务植树?部门人员回答:“他们不是职工。”游明一听就火了起来,他说:“你们的法制观念到哪里去了,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名文规定,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男11岁至60岁,集农、林、牧三个部门人员现场开会,就如何解决农林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自已的看法,他说:“我团是农林牧三业并举的团场,大家都要发展,但是我们发展畜牧业决不能以毁坏林业为代价。”当场院责令林业站和畜牧中心一查到底,按照有关林业法规进行处罚,同时追究了领导的责任。从

编辑: 栀子花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