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沈福加:福建东山岛上“花秀才”(图)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林长华  2005-12-14 10:40:49

 

  图为沈福加制作的盆景。(林长华摄)

    在近期举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花博会的盆景展上,来自福建省东山县的盆景艺术家沈福加的作品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沈福加钟爱花木盆景,爱得如痴如醉,人们称他为“花秀才”。说他是“秀才”一点也不为过,早在上世纪60年代,这位东山县澳角村的渔家人,就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乡土文人。他创作的散文和诗歌就以清新含蓄见长,作品经常见诸报端。

    在沈福加的庭院里,谈及与花木盆景的“恋爱史”,他谈兴甚浓。沈福加说,少年时的他就喜欢有生机活力的花卉,而家乡是个渔村,难得见到什么奇花异草。特别是在“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那个时代,谁敢“拈花惹草”,随时会被扣上“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帽子。但是,外柔内刚的沈福加却不怕,他有空就上山寻觅石榕、榆树、七里香等材料,制作了好几件盆景,放在书桌上自赏,吃饭时也将那盆秀色可餐的“矮古榕”搬到饭桌上端详,筷子伸进花盆也全然不知。母亲看儿子那么专注投入,怕他莳弄花草,玩物丧志。有一次,她趁儿子不在家,把这几件盆景挑到村后的山下扔掉了。这一来可不得了,好一阵子沈福加赌气不和他妈说话。他还找到山下,看到顽强的石榕叶片上尚存一丝绿意,偷偷捧回家,金屋藏娇似地养到寝室里。

    人遇喜事乐,花逢盛世开。改革开放后,沈福加种的花花草草越来越多。一年四季,他家花开不断,花香不息。他那靠近海边的庭院成了画家、文学家、影视摄制组喜欢歇憩的地方。1987年夏天,徐坚白、杨夏林等3位画家到沈福加所在渔村写生创作,看到他屋里屋外花草缀饰,馥郁清雅,便一住就是7天。他们说,与花为伴,与海为邻,能够激发创作灵感。电视连续剧《两岸同根》在东山岛拍摄时,导演看到这座庭院花木盆景缀饰得十分雅致,便借用为剧中的“田氏宗祠”。

    如果说种花卉制作盆景是沈福加的第一乐趣,那么,著文谈花则是他的第二爱好。10年前,他在东埔村农民藏书家林亚顺那里看到了很多盆景方面的报刊,便为之深深吸引,从此年年订阅,对好的文章反复品读。他像一只辛勤的蜜蜂博采百花,倘遇外出旅游办事,他有两件事情是一定要做的,一是逛游花木市场,拜访花农交流养护经验,二是涉足书店,把好书“请”回家。

    为了把书本中的理论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沈福加三天两头戴着那顶草帽,带上斧锯镐锤等工具,走悬崖,攀峭壁,采掘奇特树根枯木,使那些“灶中薪”化腐朽为神奇。一次,他觅到一个奇形怪状的榕树桩,便如获至宝开挖起来。孰料锤子没有砸准凿柄,反打在脚上,顿时皮开肉绽。他吐了一口唾沫往伤处抹了抹,强忍剧痛,直到把树桩完整地刨了出来,然后兴师动众,雇工雇车搬回家。经过数年雕琢,如今这个形态奇美的桩景成为沈福加的“镇园之宝”。

    经过持之以恒的摸索和实践,沈福加对花木盆景制作、研究有了相当的造诣。他制作的《秩秩斯冈》、《大江东去》、《闽山碧来闽水情》等许多独具海岛特色的树石水旱式盆景,被选送到各大型展会参展,并连连获奖。

    这位自学成才的“花秀才”作品因何备受垂青?缘因他在盆景制作上追求个性,不迷信名人,不照搬书本。他常说:“一切的艺术创作都需要个性,盆景也不例外。我相信,艺术上有法中的无法,是追求的最高境界。”面对着五花八门的盆景素材,沈福加只用自己个性的灵感去选择,用自己的风格去审视创作,一个个丑陋不堪的树桩在他巧手的摆弄下,变得俯仰有致、栩栩如生。他应邀为东山岛一些酒店、别墅创作的大型盆景,浓缩山水风光美景,无论远观近睹,都觉得赏心悦目,百看不厌,得到众多盆景行家的赞许。

    沈福加成了当地园艺界的“花秀才”,也成了一位大忙人。今年初,他当选为东山县花木盆景赏石协会秘书长。他用小朴树制作的盆景《三英雄风》参加第六届海峡两岸花博会盆景展,以其独特的海岛特色荣获铜奖。当笔者问他:“你制作这么多花木盆景,又不卖掉,不感到可惜吗?”他说:“好花大家赏才香。只要我的作品能得到众人认可,我就满足了。”

编辑: 木瓜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