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营之道 >> 正文

陈记萍:种花好手成为农家乐老板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严斌  2009-8-7 11:14:23

    尽管是炎炎夏日,红砂村仍然是无处不飞花。在村民广场,一块硕大的石头上镌刻着达尔文的一句名言:花是人类最纯粹的产物。站在这里,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让人心醉,远处是高低错落的川西民居,青瓦白墙,飞檐回廊,簇拥着这些农家小院的是遍地的绿草和由白色、红色、粉红色的鲜花组成的花阵;近处鲜花绿树中,游客正漫步其间,或赏景,或按下相机的快门……

    “万家花园”就掩映在这样的一团鲜花绿树中,生意有些冷清,但女主人陈记萍仍笑容满面:“客人少点,我们也乘此休息一下,挣的钱也不少了,人还要是学会知足嘛。”对陈记萍记者很熟悉,5年前在红砂村采访时,就知道了她的知名度,不仅因为她是远近闻名的种花好手,还因为她的那段故事——

    2003年5月,四川省首届花博会在红砂村开幕之前,锦江区决定统一对红砂村农民的房屋外观进行改造,形成川西民居风格。为调动农户改造的积极性,村里决定集体出资对改造资金补助80%,另外20%由农户自己出。陈记萍家的房屋有210平方米,算下来,集体补贴16800元,自己要出4200元。村干部这样劝她:房屋改造后,居住环境改变了,心情都会舒畅一些;根据规划,红砂村今后还要打造成休闲娱乐景点,让村外的客人来耍,环境好,搞点餐饮、卖点茶水,很快就赚回来了。村干部描绘的前景并未打动陈记萍,她说:“马屎牛粪面面光,花钱做花架子给别人看。”

    不过,陈记萍很快就对自己的决定懊悔不已。2003年9月28日,四川省首届花博会在红砂村开幕。祖祖辈辈靠种花为生的农户没有想到,就是因为这个博览会,他们的村子会涌进100多万的游客。此时,陈记萍已经将自家的土地流转给了一家花卉公司,自己也在这家公司打工,一天8小时,“做满一天12元钱,加班另算。”对于这种日子,陈记萍已经很满足了,“以前种自己的地,不但没有每亩一年1500元的土地流转租金,没有工钱,清早五六点挑着花出去卖,走的尽是烂路,遇到雨天一身的泥!有时一年干到头,手里根本就剩不了多少,哪有打工这么安逸。”

    可就在花博会后的一天,陈记萍认为已够巴适的生活被20名游客改变了。“那天中午,我正在苗圃里给花施肥,一群游客走过来问我:大姐,你家是不是在附近住?周围农家乐都没有位子了,你能不能给我们做点饭,白米饭加几个素菜就行,20个人,每人给你10元钱。”因为要打工,那顿饭陈记萍最终没有煮,但是收工后,她默默盘算了一下:“天哪,光煮点白米饭,炒点素菜,就可以收200块钱,要比我打工强多少倍哟。”

    第二天,陈记萍就将工作辞了。此时村里的补贴办法已经进行调整,对房屋改造资金集体只补贴50%,但陈记萍和老伴开始积极对房屋进行改造。不过老两口始终不愿意拆除房屋四周高耸着的黑黑的院墙,还花了4000多块钱安了一个固定式遮阳棚。“哎,当初该听村干部的话,只以为有了院墙就可留住财,加个遮阳棚就可多坐几个客,哪晓得客人看了都说:村子里景色这么好,可一堵墙就挡完了风景。害得白花了一大笔钱。”陈记萍瞟了一眼坐在旁边默不作声的老伴,显得对当初的做法有些懊悔。

    2004年底,陈记萍和老伴一合计,开始了对房屋的又一次改造。集体不再补贴,他们就自己投资5万多元。拆了院墙,改成了村里统一规划的木栅栏,院坝里的遮阳棚也拆了,摆上了五彩缤纷的鲜花,厨房重修,厕所改成水冲式,每间房屋都安了空调。这样一来,陈记萍家的生意更好了。不过,陈记萍并不满足,她还有一个“野心”:“我家农家乐的面积太小了,没有自己的停车场,客人来了很不方便,我正在周边考察,看看有没有条件好一些的农家乐,准备盘下来,开万家花园连锁店。”

编辑: 珊瑚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