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专家学者推荐
园林名人堂首页 >> 专家学者 >> 正文

朱建宁:游走于中法园林之间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朱建宁:游走于中法园林之间

个人简介:

朱建宁,1962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80-1984年就读于南京林学院林学系,获园林专业学士学位,1986-1990年就读于法国凡尔赛国立高等风景园林学院,获景观设计学博士学位,1990-1995年在法国著名的谢梅道夫(A.Chemetoff)景观设计事务所(BureaudesPaysages)工作,任项目负责人,1995年3月回国工作,现任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规划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成立北京北林地平线景观规划设计院,现任国家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专家,《风景园林》学刊编委,西南大学客座教授数职。

主要事迹:

选这个题目有一个想法,因为今年正好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纪念日。甲午战争对中国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事情。实际上我们经常看到网上有一些报道或者学者的研究,中国在戊戌变法过程当中,一直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法。戊戌变法比日本维新时间还要早,时间还要长,结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导致中国被完全西化的日本在军事上打的一塌糊涂。

我一直考虑中法园林是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中国在思想研究上始终不统一,始终没有说明白,或者没有形成一个共识,怎么看待东西方这样的交流,这样的发展。始终我们强调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底什么是体,什么是用,什么是中,什么是西呢?一直没能搞的特别的明白,导致我们在实践当中有点不知所措,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做了。不只我在游走,可能很多人都游在这个状态里面。

一方面,中国出现了很多法式园林,非常多法式社区,但是另一方面,法国人觉得这根本不是法式园林,或者法式社区。这样我们就需要讨论,到底什么原因,什么方面,导致了中国出现的这种状况,到底是不是中国园林和中西方园林交流的地方,或者中国园林向西方园林学到什么东西?

从几个方面做一个对比,把中法园林之间的差异,做一个简单的比较。首先关于设计概念上的差异:中国人一谈到设计就谈到design,而Design在法国一般都是用家具方面的设计。一想到design,就是变形,变异,夸张,张扬,把特性表现出来,这就是我们对设计的认识。

从我到法国开始,将近二三十年,始终考虑的是这个词,这个词的意思是,布置,整治,改造,治理。这就是设计观念上的差别。在中国是以design为主的,特别是强调创造性的改变,不改变就不是设计,第二强调创造的改变。

在法国,欧洲很多的国家强调的是融入性的整治,而我们说的设计更多的是改造,这样就形成两个不同的结论。我们中国人觉得设计在于创造,想象越奇特,改变的越彻底,设计就越好。西方人,尤其是法国人,认为一个好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跟中国人交流的时候,这就形成很大的差别,辨别事物好坏的时候,东西方形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极端,导致我们需要在这两个方面进行游走。

第二方面我们中国从传统到现在,很喜欢把这个事情想的很复杂,讲园林概念就讲一大堆。我们查查法国的字典,讲到什么是园林的时候说的很概括,主要利用土地,水体,植物,自然的基本要素进行设计。这种感觉都是以植物为主,围绕植物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给植物创造适宜的环境。而我们更多是讲地形,建筑,文化等等很多东西。在两个园林概念里面,西方园林更多强调的是怎么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怎么通过园林表达自然和文化的关系,怎么通过园林整治国土的想法等等。中国园林关注的不是人和自然的社会,而是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关系。中国有很多东西都是围绕社会和文化的关系展开,而真正的自然文化的关系讲的比较少。

这样不同的园林的形式实际上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思维方式层面,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取向思维,把客观的事物,从外在特征里面进行提炼,通过外在特征进行一些判断,我们中医喜欢观脉,通过现象看本质。在这个过程当中,把客观事物表面现象看的非常重,通过我们的想象,把物象和内在的特征联系在一起。这种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广,用推论的方式做比附。中国人特别强调比喻的方式,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姑娘和水没有关系,把它联系起来。中国的认识阶段,更多的是感性,感觉的认识阶段。

西方的思维方式比较擅长抽象思维方式。这种抽象思维以概念为基础,以推理为媒介,分析综合比较,是理性认识阶段。中国人注重形象,对自然的认识,山野,森林,冰水,把很典型的自然风貌保留下来。到法国园林里面,更多的把自然的元素进行概括,是一种抽象化的表现方法,跟自然原有的外在形式有很大的差别。我们通常认为西方的园林不自然,中国园林的自然,但是很多人法国人就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西方园林比中国园林更自然。他们强调在西方园林更多的应用一些自然的要素,包括植物,材料,水体,这种元素在园林里面占的比较多,中国考虑的是人居环境,这是对自然不同的认识。

在不同的方面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设计过程上的不同。中国的设计比较强调宽泛性,把园林设计和宇宙结合在一起,产生道生万物的想法。把我们的设计品赋予一定的意义,内涵。中国人设计非常强调主观认识,我要做什么,我想做什么,我怎么想这个事情,怎么做这些,这是典型的中国的设计方法。相比之下,西方的一些设计,可能受西方学术影响比较大,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调逻辑性。西方人的设计主要强调场地特征,然后把特征分解成元素,这些元素怎么跟场地特征里面,找出比较好的,存在的基础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我对客观的一种认识,把客观的规律在设计里面体现出来。

我们中国人看一个桌子,把它看成是一个整体,它是方的,还是圆的,是红木的,还是其他木材的,基本上从整体上谈这个桌子。但是西方人看到这个桌子的时候把桌子分成桌面,桌腿,加上横梁成,把桌子分成不同的元素,分析每个元素有什么样的功能,什么样的材料适合做,满足这样的功能,之后怎么演变,怎么设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这是和中国思想的差别。

在我们的园林无论是文化,还是要素,基本上天文地理人士都是园林的主题,而西方园林则比较强调深度,希望某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或者自然的特征,或者对地域的景观特征也好,在某方面强调的非常深,强调视觉空间的变化,强调的不是广度,而是深度的认识。

在这样的设计过程和不同的文化形态下,中国以造景为主,强调景点的重要性。分成典型的三个面,中国的园林主要以造景为主,西方园林更多的是以空间为主,强调先进行场地的划分,形成不同的面,不同的块,所以形成以线面为主的,以空间为主的形式。在空间布置方法上,中国强调游散性,强调变化,采用散点的构架,西方采用尺度,视觉感,焦点透视格局,几何空间布局,有组织性,中国是以景点为主,有几十个景点,但是景点主题非常的繁杂。

中国园林以变化为主,让你的眼睛目不暇接,西方园林强调结构性,空间,识别性,易识别,简洁性。中国园林像中餐一样非常的复杂,很难理解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西方园林用高度的概括,概括完了之后,可能变成更加简洁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中国来说不太容易,给他做一个菜觉得不礼貌。但是有的时候做10个菜比做一个菜容易,做10个菜,总有一个人喜欢,做一个菜得考虑所有人都喜欢的,不然的话所有的人都要饿肚子了。

这样不同的设计方法形成不同的园林特征。中国强调心理体验,西方注重物理环境,中国强调给我一个说法,要有一定的含义在里面,西方则强调身临其境的感觉。前面我们讲中国人喜欢目不暇接,越复杂越好,请人吃饭一桌子菜,吃不下也可以饱眼福。西方人强调景物秩序。中国人喜欢出乎意料,而法国人反对意料之外的事。

推荐阅读:

何昉:从绿道到绿色基础设施

李星涛:为城市创造“绿色创意风景”

俞孔坚:荣获2013年度“中关村十大人物”

孟兆祯:传承保护园林关键要“吃透”文化

编辑: 珊瑚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