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专家学者推荐
园林名人堂首页 >> 专家学者 >> 正文

潘家华:低碳城市引领新型城镇化

来源:经济导报  作者:曹凤芹  

潘家华:低碳城市引领新型城镇化

个人简介:

潘家华:1957年生于湖北枝江,1978年至1982年在华中农学院学习,1982年至1985年北京林学院硕士研究生,1988年至1993年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博士研究生。1985年至1988年湖北省社科院长江经济所助理研究员、副所长。现任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主要事迹:

潘家华

潘家华

“中国城镇化必须走低碳道路,如果继续以高碳、高排放的发展模式搞城镇化,能源安全、气候安全将难以保障。”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14日做客齐鲁大讲坛时表示,低碳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我国城镇发展模式转型,有助于推动城镇化朝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前进,进一步提升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

潘家华表示,要实现低碳城镇化,除了要在可再生能源、消费等层面采取措施,还要在城市规划、资源分配、建筑质量等方面更加科学、合理和法制化。社会效益最大化

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1.3%,城镇化人口达6.9亿。未来,我国的城镇化比例仍将进一步提高。然而在我国这样一个自然资源状况差异巨大、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国土空间,实现13亿人口的绿色城镇化,意味着城市能源供给和生态环境将面临更大挑战。

潘家华说,我国在环境和资源上遇到的瓶颈之所以无法得到化解,原因在于以往的生产方式效率低下,在消费模式的选择上,人们倾向于发达国家那种高消费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自然采取征服、破坏、改造的态度,致使人与自然的和谐被打破,人与人的和谐也难以形成。

“工业文明那种利润最大化、财富线性积累的价值观必然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和谐,而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所寻求的是一种生态公正和社会公正。”潘家华说,在生态公正前提下的社会公正,就是财富不能为少数人积累和占有,不能只考虑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要考虑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城镇化降低能耗

潘家华表示,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城市,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能源和碳的存量积累,例如公路、铁路、城市基础设施、房屋建筑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

目前,国内不少城市把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作为实现减排目标的有效路径。不少城市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出现了建高楼的热潮。潘家华表示,土地集约度看似非常高,但把每吨水从地面提升到高处,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这是虚假的集约。“真正的低碳城市,应该是清洁的环境质量和生态保护、便捷舒适的交通系统、适合居住的绿色建筑、清洁高效的低碳能源、健康理性的生活方式。”他强调,建设生态城市必须避免“伪低碳”。

“实现绿色、低碳城镇化的核心和难点在于‘低碳’二字。”潘家华说,低碳城市的关键首先在于城市体系的建立规划,合理的空间格局和数量结构对低碳宜居至关重要,“如果我们的城镇体系是不理性的、不合理的,所造成的结果必然是高碳的。”

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能源和碳的存量积累,是否意味着能耗增加?潘家华表示,实际上城镇化带来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是可以降低能耗的。“测算显示,在同等生活水平下,农村居民的能耗水平要高于城市居民,当前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比农村居民高,所以能耗也高,短期内城镇化可能带来能耗的增长,但长期来看城镇化是降低能耗的,是低碳的。”

推荐阅读:

向其柏:中国植物的“活字典”

夏春胜: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 推动生态事业迈上新台阶

林云举:简政放权 依法行政 深化林业审批制度改革

唐苗生:吸引社会资本 建设绿色湖南

编辑: 珊瑚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