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按栏目搜索 商人动态 经营之道 经典案例 前车之鉴
姓 名:何巧女简 介:何巧女,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园林学专业,学士学位,北京林业大学..
姓 名:傅强简 介: 傅强,英国宝佳丰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裁..
姓 名:王召明简 介:王召明,男,民建成员,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姓 名:傅金标简 介: 傅金标,华夏花卉有限公司总经理..
姓 名:胡优华简 介: 胡优华,华艺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2014年,安徽华艺园林成功登陆新三板..
姓 名:张达军简 介: 张达军,上虞市轩之禾园艺场总经理,现任绍兴市花卉产业协会理事..
姓 名:郑勇平简 介:郑勇平,森禾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级..
姓 名:周耀庭简 介:周耀庭,江苏省无锡市港下镇人,现任红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
姓 名:金玉兔简 介: 金玉兔,浙江三叶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从白手起家到成为..
林西,原广州市委常委、副市长,1955—1966年间,林西先后担任广州市政府秘书长、副市长,全面负责广州城市规划和园林绿化。整治白云山,成为他这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假如当年没有林西他们这辈人的坚持绿化,坚决护林,或许就没有今天白云山上的绿意盎然,郁郁葱葱。
林西在作报告。(资料图片)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第47届世界大会在苏州举行。在这次大会上,将集中宣传已故的原广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林西,在城市建设和弘扬岭南园林文化方面的成就。林西,究竟为广州的城市和园林建设做了些什么?为何在今天仍能得到如此的重视和推崇呢? ■没有解放军驻扎,白云山那些树早就被砍了 广州市园林局原副局长温志明告诉记者,连年的战争加上无人管理,刚解放时的白云山,一片光秃秃。就像当时的广州城一样,伤痕累累,满目疮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林西来到了广州。1949年10月,林西随叶剑英进入广州。1955~1966年间,林西先后担任广州市政府秘书长、副市长,全面负责广州城市规划和园林绿化。整治白云山,成为他这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广州市园林局原副局长韦国荣回想当年白云山的惨状:“三日无雨断水流,渴死牛;三日大雨满村流,到处淹浸。” 1956年,林西在广州倡议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绿化工作委员会,并亲自主持“绿委”的工作。“林西定了一条,每个人都要参加绿化的义务劳动。我们广州市是全国第一个搞绿化义务劳动的。”韦国荣说,一方面要发动群众一起来种树,另一方面还要保护好已有的树木不受破坏。 在这件事情上,林西没少操心。于是市政府组织人民群众、解放军去保护白云山,如果没有解放军驻扎在白云山,那些树早就没有了。因为当时没有煤气烧,没有煤烧,个个家里都是靠烧柴。“假如当年没有林西他们这辈人的坚持绿化,坚决护林,或许就没有今天白云山上的绿意盎然,郁郁葱葱。” ■朱德给兰圃送来了一批亲手种殖的兰花 林西没有正式学过建筑,没有正式学过规划。但是,他对城市建设和规划的很多理念却极具前瞻性。 上世纪50年代,中国人向前苏联“老大哥”学习,高大、粗壮、雄伟的苏式建筑之风蔓延全国。但林西大胆提出,建筑必须体现地域特色,岭南建筑风格应该是“轻巧通透”,而重点就是在“巧”字上下工夫。 广州市规划局副局长林兆璋称:“他的眼光结合对园林的欣赏,胜过许多建筑师。” 刚好这时,越南一个外宾的建议让时任中共华南分局书记的陶铸很受启发,他希望以后不要在高楼大厦、大宾馆里接待外宾。根据广州的地域特点,林西所推崇的“巧”的岭南建筑风格突围而出。 兰圃,就是典型的岭南园林建筑。曲径通幽,亭台茅舍,这个当年林西极力促成的园林建筑,后来成为接待中央首长和外宾的重要场所。身为育兰高手的朱德元帅还闻讯专门送来了一批他亲手种植的兰花。 兰圃虽好,但只能游玩,不能住宿。就有人提出来要在白云山风景区建一些能够住宿的招待所。于是,在林西的主持下,上世纪六十年代,由莫伯治等建筑家们设计的白云山庄旅舍、双溪别墅相继建成。这两处建筑,都是完全依照地形来布置,将自然山水融于现代建筑中,营造了一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境。 1965年5月,周恩来和陈毅第一次到山庄旅舍,随即就拍板在这里举行和印尼的国事会谈。
推荐阅读:
古稀老人10年攒下座绿色“金矿”
许甜威:小花场种出“金花奖”
刘宁诏:北飞的“蝴蝶”梦
丁跃生:“南京荷王”的世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