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兆君:转型发展 林区百姓的幸福很具体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王胜男 金毅 徐尚宏 王鹏

个人简介:
许兆君,2008年任中共伊春市委书记、伊春市人大主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8年荣获中国十大卓越人物称号。2010年中国节能减排功勋人物杰出贡献奖。2010年中国十佳绿色新闻人物。
主要事迹:
记者:近两年,“幸福”已经成为各种政策、文件或报告中的关键词,您觉得怎样才能让林区职工更幸福?
许兆君: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是空洞的口号或抽象的概念,而是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让林子长起来、产业兴起来、职工富起来,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只有真正给林区职工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和长远的盼头,才能让他们过得更幸福。伊春将继续坚持以保护为基础、以转型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把森林生态保护好,把经济转型搞好,把产业发展起来,把民生抓上去。
伊春市已经立下目标:力争到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800亿元,财政收入力争达到60亿元—80亿元;生态建设持续深入,森林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森林蓄积量年均净增长1000万立方米以上;接续替代产业呈现集约、集群发展趋势,大项目支撑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建设迈出大的步伐,把伊春打造成世界级森林城市、世界级森林大公园的雏形;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林业职工工资至少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记者:在全面停伐的情况下,伊春如何实现上述目标?
许兆君:伊春的转型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把伊春打造成国际森林生态旅游度假胜地。二是大力发展以风电、水电为主的绿色能源业,把伊春打造成全国“绿色能源之乡”。三是大力发展以森林食品为主的特色种养加工业,把伊春建设成中国最大的蓝莓生产及加工基地。四是加快发展冶金建材和矿产开发业。五是整合做大木材精深加工业,依托光明家具“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优势,整合资源,培育龙头,搞活市场,扩张产能,力争5年内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达到全省行业规模第一、全国实木家具第一。
记者:伊春实行国有林权改革试点5年来,的确使部分林区职工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改革也面临不少争议。天保二期工程实施后,伊春是否还会继续推进改革?
许兆君:伊春的生态保护尽管有天保工程,但那只能是“输血”,实现“造血”还是要靠改革、靠体制创新。对国有林区来说,只有改革才有出路,早改革早主动,不改革就被动。
伊春国有林权改革试点5年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解决了过去护林难、造林难、就业难和脱贫致富难的问题。
5年来,所有承包林地到现在都是零林政案件、零森林火情。承包林地每公顷年投入由承包前的472.2元增加到现在的1627.6元;承包职工完成自费更新造林10817公顷,其中退耕还林880公顷,共为国家节省育林基金6490万元。承包经营林地后,实现了一人承包、全家就业,每公顷林地年均投入劳动力由试点前的0.5个增加到现在的14.7个;8万公顷林地承包经营共安置职工就业9934人。
这8万公顷试点林地,2006年承包时的总蓄积量不足500万立方米,到去年底林木生长量净增105万立方米,林木蓄积量增值5.88亿元,6623户承包户平均每户增收8.9万元;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平均每户每年增收7010元。
可以说,林权改革最大限度地释放了林业生产力,激发了国有林区的发展活力。
记者:把国有林地承包给职工个人经营,会不会改变国有林区的性质?
许兆君:伊春实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不是把国有林区所有的林子都分掉,而是实行“远封近分”,即将远山区的重点火险区、重点公益林区“封”起来,以国家经营和保护为主;将管护难度大的近山区的林地“分”下去,释放林地生产力,促进职工脱贫致富,解决养林与养人之间的矛盾。
通过对少数国有林地承包经营,检验一下国有国营和民营承包两种模式哪种更好,哪种模式对于生态和经济效益更有利,这是对国有林区发展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从伊春林区来看,目前还有近8万名林业一线职工,加上家属,人口有近30万。如果按照伊春林改试点模式,拿出80万公顷林地,使每户平均承包10公顷左右,在保证森林资源不断增长的前提下,林区群众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推荐阅读:
陈洪翼:打造优美景观 展现运河特色
白祖华:真正的设计语言来自土地本身
韩国江陵大学环境造景学科敎授赵泰东专访
兰思仁:森林公园是城市森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 毛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