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专家学者推荐
园林名人堂首页 >> 专家学者 >> 正文

杨赉丽:规划山水 扮靓祖国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汪仕豪  

杨赉丽:规划山水 扮靓祖国

个人简介:

杨赉丽,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现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编写《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书中介绍了世界各国城市园林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在园林规划与建设上的一些先进理论,特别是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最新理念。明确了园林绿地体系规划及建设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事迹:

“主要表现在不能因地制宜与盲目崇洋上。” 杨教授回答道:“一位房地产开发商,不顾北京冬季严寒的气侯特点,追求奇特,硬是将亚热带植物移种在北京室外庭园中,虽然冬季给植物层层包裹,结果还是因抗不住严寒而死去烂掉。这是典型的在种植上不能因地置移。2003年某个大城市,不考虑自身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而去国外请来一位著名的国际城市规划大师,并不是这位大师沒有本事,而是他对中国、对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民风、市民习好、气候特点、河川山脉、土壤结构缺少一个长期、深刻、完整地、既有书本理性又有实践感性的全面认识,因此所作出的城市总体规划既不适合中国国情,也不能展现该市历史文化特色,同时还很不实用。这是典型的盲目崇洋。为此,建设部还下文明确规定,今后不能再聘请国外城市规划师规划国内城市。”

“建设部这一规定实在太重要了,这可以减少国家很大的经济损失。每个城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绝不能生搬硬套、简单模仿。”记者表达着自己的态度。

“一点不错。”杨教授表示赞同后继续道:“对同一个太阳不同国家的人就釆取不同的态度,盛夏7月,我在西欧时,一起旅游的中国妇女都打起伞来遮太阳,一位当地人困惑地问我,天上并沒有下雨为什么要打伞?我回答道,她们怕晒太阳。而此时当地妇女们正穿着比基尼三点式泳装在草地上享受着阳光浴!同一个太阳,却有着截然相反的对待态度。这一是欧州夏季比中国凉爽,太阳并不酷热;二是东西方妇女对肤色的美丽有不同的认识,中国妇女认为越白越美,而欧洲妇女更崇尚自然健美。园林规划师若不真正了解东西方妇女在对待太阳上的两种不同态度,因地制宜搞规划,那么所规划设计出的园林绿地,就会完全脱离实际需求。”

“听了您在西欧的亲历,使我又长了见识,真是世界很大、差别也会很大。”

“是啊,不走出去亲身亲历,许多情况是根本想不到的。”杨敎授继续着:“在德国,居民住宅一排排建得很长,从通风降温角度考虑并不适合中国国情,我到了那里才明白,这里的夏天非常凉爽,更本不用考虑降温,相反,有时到后半夜因气温下降,在初夏还要开一点暖气。当地规划师如此规划房屋与绿地,就是依据实际需要、因地制宜。通过这两个实例,更让我们认识到认知国情民风、因地置宜地重要性了。”

记者接着问道:“杭州西湖与昆明滇池遭受了完全不同的命运,关健原因是什么?”

“是决策者的文化素养!”杨敎授坚定地回答后,继续着:“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能对一个城市的产生重大影响,杭州西湖经历了宋朝、明朝、清朝与新中国几个历史时期。新中国的城市领导人、西湖管理者、规划师、设计师、园艺师、工程师与广大工人,很好地传承了宋、明、清以来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在继承精髓的前题下有所创新提高,使西湖做到了山中有湖、湖中有岛、岛中有林、林中有景,成为名扬世界的人间天堂。而在此之前,历代的文化人、诗人、画家、园林管理者、营造部官员、能工巧匠们,他们是几个朝代、相隔数百年的人,他们相互并不认识,根本不可能座在一起共同商议怎样将西湖规划建设得更好、更雅、更美,那么为什么他们留给后人的是一个美伦美焕的西湖呢?回答只有一条,他们都熟读通晓了中国的历史文化,是中国的历史文化这条主脉贯穿其中,使几代未曾谋面的人都在中华悠远的历史与博大精深的文化的影响下,将规划思想、创新理念、设计构思、施工营造巧炒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几代人共建一湖的中华壮举。娇美的‘西湖虽由人作、却宛自天开’;虽是天开、又似人作,做到了‘天人合一’,用现代观念来说,就是尊重自然,依托自然山水,借山筑塔、伴水作景,重视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友好。应该说,之所以有今天的西湖,文化传承起了决定性的重要作用。”

“那么昆明滇池遭受恶运则是因为缺少文化了?”

“正是如此!”杨教授语气坚决,并且十分气愤:“文革中,云南与昆明的某些领导者,做出了不懂科学、不讲文化、不尊重历史的重大错误决策。滇池是与西湖齐名的世界著名内陆湖,是祖先留下的重大历史文化遗产,然而这位沒有文化素养的领导者、决策人却做出了填埋小半个滇池的决定。于是一声令下,全民总动员,打了一场劳民伤财的人海大战。”

“我当年正好也正好途经昆明,除青壮年全部出动外,老人们用背筐背土、妇女们用小车推土、小学生们用书包装土、就连公共汽车也用来装运土,全民参战,可谓是感天动地。” 记者亲历了这场人海大战,深有感触。

“但结果你也看到了。” 杨教授继续着:“滇池被填了小一半,被填的新土地上未长出粮食,而填埋小半个滇池的最初目的就是要实现填海造田、生产粮食。但由于土地严重返碱,不仅未出粮食,剩下的大半个滇池由于水面缩小、活水终断、水体严重富养,结果长滿了藻类,掏不尽、毀不绝,鱼类无法回游、也无法行船,成了废池。世界著名生态湖惨遭人为破坏,旅游风景园林形象大受损失,就连以四季如春闻名世界的春城气候也多少受到了影响,这就是沒有文化素养、没有科学知识给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带来的不可逆转的重大损失,也是给一座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不可挽回的巨大灾难。”

“看来文化素养实在太重要了。”

推荐阅读:

专访杭州城市规划总工程师汤海儒

王东:广州城市发展战略

李树华:潜心研究 造福百姓

李迅:中国城市“低碳”泡沫化 1/5是“伪低碳”

编辑: 毛怡群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