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专家学者推荐
园林名人堂首页 >> 专家学者 >> 正文

史建华:续写历史传奇 他复活了古苏州

来源:苏州园林建筑网  

史建华:续写历史传奇 他复活了古苏州

个人简介:

史建华,高级工程师,高级策划师,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毕业于东南大学,1969年起开始从事建筑行业至今,被誉为“房地产界古建民居第一人”。现担任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副主席、江苏省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副会长、苏州市政协委员、苏州市沧浪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苏州市工商联房地产业商会会长、苏州市吴都学会会长、苏州伍子骨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总裁同学会执行主席、苏州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一苏州市新沧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主要事迹:

正是这种理念的秉持,苏州新沧浪房产在史建华先生的带领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古建筑传承创新的精彩典范。

作为清朝大诗人袁学澜的故居,双塔影园因毗邻宋代双塔而声名远扬,但历经了岁月的冲刷,双塔影园在近代频繁易主,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在1995年左右的旧城改造中,新沧浪主持了对双塔影园的保护性修缮,以大手笔重现历史当年的绝佳风采,被誉为“苏州古建筑修复利用典范”。后在2010年6月30日,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 (CIOB)首次在中国颁发“CIOB杰出建设项目管理奖”,双塔影园作为唯一古建项目,与上海世博文化中心、洋山深水港、武广高铁等一同入选。在洋建筑风格占据主流的当代,双塔影园推陈出新,令苏州建筑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绽放勃勃生机。而今,双塔影园被命名为“吴都会馆”。

新沧浪对药渭草堂的修复上市,则开启了古建筑市场化运作的全新之门。借鉴双塔影园的经验,葑湄草堂的修复完整的保持了原有的“三路五进”的整体结构,呈现出“临水而建、粉墙黛瓦、斗拱飞檐、庭院清幽”的景致,还增设了齐全的基础配套设施,满足现代生活所需。2004年,修葺一新的葑湄草堂荣获“中国建筑珍品大院”称号和“中国现代民族建筑综合金奖”两项国内业界最高殊荣。2005年3月,葑湄草堂在上海公开拍卖交易,新沧浪以绝大气魄成为了古宅拍卖的“第一个吃螃蟹者”。葑湄草堂的例子堪称苏式古典园林建筑修复上市,化腐朽为神奇的一出绝大手笔。

对位于山塘街传德堂的修复,是新沧浪对古建筑保护和修复的一大创举,传德堂隶属国家控保建筑,对其的修缮,不仅力求保持原貌,使古建筑焕发生机,还新建了一部分集商业、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区域,旧颜新风,精彩辉映。2007年,传德堂获得了第二届苏州市文物保护优秀工程奖,成为了古韵今风苏州的一个典型代表。

以上范例与殊荣,凸显了史建华先生在苏州古建筑保护和传承事业中的深厚造诣,但他不是拘泥于古代的人,他深度洞悉发掘古建筑生命,延续历史文化精彩的全新理念,与其说他是传承文化的薪火相传之人,不如说他搭建了传承时代,发掘市场,展望未来的古建繁荣之桥。而对姑苏人家的打造,成为了史董继承弘扬传统建筑文化,开创苏式园林住宅新时代的一份巅峰作品。

与世界文化遗产留园仅一路之隔的姑苏人家项目,堪称苏式园林住宅的标杆作品。新沧浪历次对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中积累了大量的古建筑保护和建筑经验,史建华先生对苏州园林历史文化内涵的深深理解,促使了姑苏人家既具备了精湛的造园工艺,又融合了深厚的苏州文化底蕴,并兼备了现代的使用功能,三者合一,姑苏人家由此荣获了享有台湾“建筑奥斯卡”之称的“中国建筑金石奖”。

多年来,史建华先生领导的新沧浪房产不断复活一个个苏州古建筑的同时,也塑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建筑理念,即:传承一个“古”字,为中国的古建筑保护创造了一系列可复制的“样本”;更弘扬了一个“新”字,不断开发兼具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观赏与使用兼备的新一代苏式园林建筑。

探究成功与荣誉背后的原因,史建华先生很谦虚,他不认为个人的思想和能力在这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认为,要让苏州古建筑绽放生命之花并为现代城市增添色彩,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无论是个人、集体、还是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尽管史董对于评价个人功绩方面非常含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沿着这位学贯古今的建筑奇人身上,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业界,史董对于古代建筑特别是苏州园林造诣深刻,这一点在业界广为传颂。他认为: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占重要地位,而苏州建筑在中国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苏州建筑精美、雅致,主要有三方面特点,即内敛、内秀和内涵。内敛主要是其具有私密空间,苏州有那么多的文人雅士身处其境,因此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第二是内秀,苏州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智慧,将自然山水拥于方寸之间,形成了“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极致,同时苏州建筑意在表明四季,有四季如春的感觉,且构思巧妙,呈一步一景,处处是景,移步换景的状态。第三是内涵,因为苏州文人雅士居多,他们会把优秀史文化通过雕刻的方式进行传承,砖雕、木雕、石雕等,在古代建筑中随处可见,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将自我的情操淋漓尽致的展现。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都是苏州古建筑的特点,也是精华之处。

史董对于苏州古建筑的深刻理解并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长期以来的一种纯粹的文化积淀,也是出于一种对古建筑保护深厚的历史使命感。 史董表示,他对古建筑的关注和保护工作要始于1992年,从桐芳巷旧城改造的试点一直延续到现在,在这期间,随着不断的改造和实践,逐步加深了经验的积累和对古建筑的认知。从旧城改造开始以后,从桐芳巷到37号街坊,到古城的一些保护,以及后来名人故居的改造和保护。根据这些积累,在此基础上,从思想上、行动上、产业上形成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提升,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时,他又深深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和压力,现在苏州城市建设每年需要5000万平方的发展,苏州的传统建筑不到1%,但是,苏州传统建筑不能因此不求生存和发展,他认为,需要加强对古代建筑文化的深度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史董是一个忠于原味的人,他认为苏州的传统建筑是非常优秀的,但还需要实践和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也许几代人为之奋斗不息。另外,保护古建筑并不是将其作为一种思想和理念,而是应作为一种产业,使其长期具有生命力,将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精巧结合起来,这样才会有发展前景。他坦言,这条漫漫长途,在他有生之年,会坚持不懈的走下去。

作为房地产企业的领军人物,史董还任职苏州市房地产商会会长,在搭建政企桥梁、服务会员企业、规范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目前房地产行业复杂多变的政策形势和市场动态,他认为在目前情况下,企业要调整发展目标,注重内功,搞好服务与管理,细化产品研究,提升核心竞争力。他认为苏州房地产行业的前景一片光明,苏州快速稳健的经济发展将是未来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

苏州是不凡的苏州,几千年,卓然不群,独立江南.现代苏州的打造,应远离“千城一面”的同质化怪圈,不然,将是苏州的深深遗憾。苏州人也是不凡的人,以史建华先生为代表的现代苏州人为永葆苏州古城的生命力,构筑现代苏州的城市风采,付出了汗水,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他们谱写了壮美的文化繁荣交响乐,让苏州文化在城市多元化格局中,始终激荡着青春的活力。

推荐阅读:

王尚慧:中国林业产业现状以及规划

隈研吾:一个好的建筑师 应该也是一个植物学家

于学斌:科技铸造实力

王玲:要用战略的眼光看林业抓林业

编辑: 毛怡群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