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政府官员推荐
园林名人堂首页 >> 政府官员 >> 正文

李永林:三北工程演绎山西34年绿色生态奇迹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李永林:三北工程演绎山西34年绿色生态奇迹

个人简介:

李永林,男,山西吉县人。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73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共青团临汾地委副书记、书记,安泽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临汾地委组织部副部长(正县级),吕梁地委委员、纪委书记、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太原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太原市委副书记(正厅级)。 2010年12月16日任省林业厅党组书记。2011年1月13日,山西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李永林被任命为山西省林业厅厅长。

主要事迹:

李永林:三北工程演绎山西34年绿色生态奇迹

自197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启动以来,在34年的绿色坐标中,山西有7个市的51个县(市、区)先后参与工程建设,涉及国土面积776.8万公顷,相当于山西的半壁江山。

时间已过而立之年。

34年,三北工程在山西留下深深的印迹:一座“绿色长城”拔地而起,造林、治沙英雄辈出,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层出不穷……三北工程深深地改变着山西三北地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生活。

日前,记者就三北工程建设对山西省林业厅厅长李永林进行了专访。

树一面旗帜,铸一种精神,富一方百姓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在山西创造了一个个绿色奇迹。

经过34年的建设,三北工程使山西北部风沙区防风固沙林、吕梁山中南部的水土保持林、汾河上游的水源涵养林、沿黄地区以红枣核桃为主的经济林及平原农区的农田防护林五大区域性防护林工程已基本形成。

记者: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山西取得哪些成绩?

李永林:山西省三北地区山区、丘陵区面积约占地区总面积的80%,山西三北工程经过34年的建设,使150万亩农田得到有效庇护,400万亩沙化土地和100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整个地区的干旱、水土流失、风沙危害及干热风、霜冻、冰雹等灾害得到明显遏制和减少,生态环境趋于良好,社会效益与日俱增,农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山西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树立了一面旗帜。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积累和创造了一整套丰富经验。一期工程建设期间,山西在全国率先推行工程造林,彻底扭转了昔日造林面积不实、地块分散和成活率不高等弊端。进入二期工程,山西推出拍卖“四荒”使用权、发展股份合作制林业等政策,为防护林建设注入新活力。三期工程建设中,山西以公开招标为主的竞争机制被引入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项目。四期工程以来,山西实行“健全科技推广服务、强化标准质量监督,完善工程质量管理”的办法,把工程引入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山西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铸造了一种精神。山西省三北工程区是省内生态环境最恶劣的地区,又是全省经济条件最差的地区,全省50个贫困县中有39个分布于该区域。工程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谱写了一曲曲治山兴林之歌。许多基层干部常年奔波于造林一线,积劳成疾,临汾地区林业局原局长郑子明和吉县林业局原局长郭天才、张立业,先后为防护林建设献出宝贵生命。

山西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锻炼了一支队伍。在工程建设中,一批把三北工程作为基础工程、生命工程和致富工程来抓的“林书记”、“林县长”脱颖而出。林业战线涌现一批技术骨干,仅三北工程第一阶段工程建设中,省、地、县各级林业部门受省部级表彰者超过70人,涌现出像张候拉等一大批造林绿化模范人物。

山西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富裕了一方百姓。各地坚持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指导思想,建成黄河沿岸以红枣为主、吕梁山以核桃为主、中南部以苹果和酥梨为主、北部以仁用杏为主、晋西北以柠条灌木饲料林为主的基地,初步形成以林为基础的林果业、林牧业等区域性产业,成为广大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三北精神”创造生态建设奇迹

34年的实践,山西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铸就了可贵的“三北精神”,创造出一个个生态建设奇迹。

记者:山西三北工程建设取得哪些经验?

李永林:山西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5个方面的经验。

一是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全方位推动工程建设。各级领导想林业、抓林业,是山西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关键所在。从1986年起,省委书记李立功、省长王森浩、副省长郭裕怀等主要领导先后在隰县、左云、方山等地办起造林绿化点,不定期地参加植树劳动。17位市(地)领导和80余位县委书记、县长办起造林绿化工程。特别是四期工程以来,省委、省政府把造林绿化作为加快全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大战略任务来抓。2009年,省委召开全省林业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生态省”目标,拿出巨资投入林业生态建设,为全省林业大发展创造良好氛围。

二是多元化发展、多模式推进,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昕水河流域六县是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指导思想的策源地,把三北工程带到一个全新领域。二期工程启动后,山西有计划地安排了部分经济林,极大提高了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从1989年到2010年,昕水河流域六县森林覆被率由1989年的23%增加到32.3%;同1978年相比,控制水土流失面积由140万亩增加到855万亩。泥沙流失量由每年每平方公里7175吨减少到3200吨;林副产品收入由512万元增加到3.89亿元,粮食产量由1.5亿公斤增加到3.2亿公斤;区域内的农民人均收入由102元增加到1880元,被称为三北工程的“教课书”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样板工程。山西还创造性地摸索出“绿化达标+多元产业、营造防护林+林产业、一林多用+复合生产、绿色防护+产业生态”等建设模式。

三是强化队伍建设,严格制度管理,确保三北防护林工程健康发展。山西成立了省西山防护林建设局,各县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1987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通过西山防护林二期工程规划,用法律的形式将工程建设任务固定下来,使其成为全省国土绿化的根本大事。专业造林队伍的建立确保了造林质量,使造林资金创造了最大的效益。在工程实施上,山西坚持按科学程序和管理机制进行的规模造林,对推动三北防护林建设及提高工程质量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创新,不断增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动力和活力。从贴调(政府补贴、平调劳力)发展到包卖(承包经营、拍卖四荒),山西走出了一条具有本省特色的生态建设之路。特别是七十年代末期出现的兴办社队办林场;八十年代出现的林联社和推行的户包小流域、两山两户、中幼林作价;九十年代出现的“拍卖四荒”等都出自于三北地区,都是在三北工程建设中不断创新和发展起来的,对推动全省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发展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进入四期工程后,山西坚持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在完善和创新营林体制上下功夫,在创新产权制度上做文章,采用不同的营林机制,多种形式推动民营林发展,实现了防护林建设的良性循环。

五是注重科技投入,强化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山西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直实行的是国家工程三级规划即省、市、县三级技术人员一起搞规划,一起搞技术指导,对工程建设实行全过程服务。三级规划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各县随意安排工程的做法,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全省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建立省、市、县、乡四级培训网络。山西坚持专业队造林为主体,户、专、群、干相结合,坚持专业队长年治理与多种造林形式相结合,统一规划与综合治理相结合,是山西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是确保造林质量的关键。据统计,全年活跃在全省三北防护林范围的造林专业队伍达1.8万人。 

推荐阅读:

苏荣:为江西守好这座山护好这片林

贾庆林:坚持不懈抓好生态建设 深入开展植树造林

赵树丛:武警部队不愧为守护绿色安全的忠诚卫士

吴邦国:走林业转型发展林农增收致富新路

编辑: 三叶草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