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专家学者推荐
园林名人堂首页 >> 专家学者 >> 正文

单霁翔: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

来源:文汇报  

单霁翔: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

个人简介:

单霁翔,男,汉族,1954年生于北京市,祖籍江苏江宁,1971年1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入党,2002年起任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2003年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读研究生,并获工学博士,高级建筑师,注册规划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主要事迹:

在城市发展中进行文化再造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第四次会议提出了关于“功能城市”的《雅典宪章》。该宪章以功能分区的观念规划城市,并指出城市的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要协调、平衡发展。功能城市的理念对城市规划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是,人们从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仅仅依靠功能分区无法解决复杂的城市系统中的诸多问题。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价值,具有越来越突出的决定性作用,而文化遗产则是城市文化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最宝贵的资源、财富。

1、城市文化与和谐城市

城市文化是社会文明在城市的缩影,是社会和谐在城市的集中表现。“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既是治国谋略,更是城市文化的精髓,是实现社会和谐、诚信、责任、尊重、公正和关怀的保证。将这一文化精髓贯彻到城市发展的各项事业中去,才能创造和谐城市,实现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市民是城市的真正主人,既是城市文化的受益者、传承者,也是城市文化的体现者、创造者。市民素质影响并决定着城市素质。因此,创造和谐城市,首先取决于城市市民的文化素养。这种素养一方面来源于当地和民族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则受到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但是,能够使广大市民所熟悉、理解和接受,并凝聚、提炼成为城市精神和文化特色的,只能是以前者为主体,充分吸收现代文明的积极因素。否则,城市文化和精神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自身的根基和特色。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之说,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对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在许多城市的文化遗产中都有着直接的反映。通过保护和发掘城市文化遗产中蕴藏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继承和弘扬和谐共处的传统文化思想精髓,提升市民的总体文化素质,形成和谐积极的城市文化氛围,是建设和谐城市的重要基础。

适宜居住是和谐城市的重要特征,也是“以人为本”在城市建设管理中最直观的反映和要求。将城市目标定位为适宜居住,体现了城市建设和发展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不仅关注城市的物质生产、经济积累以及城市各方面的建设在数量上的增长,更关注文化的发展,关心人的发展成长,重视和发挥人的作用。这就对城市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适宜居住就是要以市民的全面发展和身心愉悦为中心进行规划建设,而不是片面地追求“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仅要有舒适的居住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富有活力的工作氛围、完备的基础设施、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的社会治安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城市文化的继承和培育。通过保护城市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人文环境,尤其是城市文化遗产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形式、环境景观、空间范围,提高市民对城市的亲切感、满意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精神享受和情感慰藉。因此,“宜居”更是一种理念、一种感受、一种和谐和一种文明。

2、文化竞争力

决定城市竞争力城市是人类文化的最高体现和重要结晶。一个城市的发展既取决于经济实力,也取决于文化实力。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概念,既包括经济竞争力,也包括文化竞争力。城市文化的力量正取代单纯的物质生产和技术进步而日益占据城市经济发展的主流。在物质增长方式趋同、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的今天,城市文化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驱动力,体现出较强的经济社会价值。这也是城市文化得到各国城市政府关注和重视的主要原因。

文化竞争力可分为文化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文化硬实力包括一个城市的文化设施健全程度,文化遗产数量,文化从业人员的结构等。文化软实力则包括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文化传统、文化法规健全程度和城市居民的规则意识等。与提升文化硬实力相比,提升文化软实力任务更为艰巨。

文化软实力能够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价值观,因而日益受到关注。当今经济活动依靠的是文化内核,科研创新依靠的是文化造诣,生产管理依靠的是文化修养,技术掌握依靠的是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依靠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与经济日益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增强一个城市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是激励一个城市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城市鲜明的文化个性是城市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城市文化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之所在。因此,保护城市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发掘和彰显城市的文化特色和个性,成为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城市的整体风貌和特色,是城市文化价值的体现,它可以起到升华城市形象、凝聚城市精神的作用。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形成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源泉。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要享誉全国,走向世界,先决条件是对那些能够体现城市特色的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挖掘、集聚、整合和利用。特色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稳定的知识产权。因此,城市文化品牌的确立,一定要维护好历史传承,留住城市的“命脉”,在保护中弘扬,并取得市民的认同和参与,使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再现时代人文之光。

3、城市文化创新引领城市发展方向

当前中国城市不仅面临对旧有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的问题,更面临对新的城市文化创造乏力的问题。丧失了保留至今的文化遗产,城市将失去自己的文化记忆;创造不出新的城市文化,城市将迷失自己的发展方向。城市文化首先必须承载历史,反映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特有的文化积淀;城市文化也要展现现实,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现实城市文化内涵;城市文化还必须昭示未来,顺应城市的文脉,发展、创造属于自己城市独特的新文化(300336,股吧)。

文化遗产包含了更多随着时代迁移与变革而被人们忽视或忘却的文化记忆,只有唤起这些记忆,才能真正懂得人类文化整体的内涵与意义。文化的延续发展需要一个民族的根,文化创新的高度往往取决于对文化遗产发掘的深度。同时,城市的发展,不仅要有对文化遗产的传承,还要有对新的城市文化的开拓和创造,应该有创新的能力,能够不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文化,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活力。

城市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可以凭借其古老而价值不衰;城市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城市发展才有持续的力量。所以,城市文化不仅需要积淀,还需要振兴、创新。从另一个角度讲,在当前,不断创造新的城市文化,是满足城市居民精神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面对城市居民迫切呼唤新的城市文化生活,也要求城市必须提高自己对新的城市文化的创造能力。保护与发展必须统一起来,而且可以统一起来,保护传统文化本身就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而言,不论未来城市的结构与形态如何变化,在城市文化的组成中,必然既有本土文化,又有外来文化;既有现代文化,又有传统文化。城市就是这样一个多种文化的共存体。城市文化保护与城市对外开放并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古今中外的城市,凡是能够吸引人的,都凸现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上,而不是与世隔绝。

21世纪的人类文明主要是城市文明。而城市发展的重心是文化,文化也是城市发展的最终价值。城市化进程不应仅仅是一个量的指标,更应该是一个质的飞跃。现代城市要在发展中进行长期和持久的文化再造,并在再造中创造新文化。

推荐阅读:

曾成钢:中国雕塑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陈剑旄:撑起生态文明教育一片天

吴斌:不给老百姓出路 生态建设就没有出路

孟兆祯:风景园林师要介入城市规划

编辑: 三叶草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